最喜欢去的场所,引发的争风吃醋现象层出不穷。
而,应天府也做出了一个例子,迁出了几十所大学,就减少了数十万人,应天府城市规模已经大的惊人,现在腾出来的位置,也让城市的负担减轻了不少。
这一举动却受到了三教的推崇,特别是儒教,以往的儒家传承,可都是在山明水秀的地方,而不是在城市中。
在小地方教学,能让学生专心就读,免受各种诱惑。
汉王朱见注与汉王府另四个有实证犯错的郡王被押解到京,就被朱瞻基责令幽禁在应天府王府,其职司皆由其子继承。
其他人都还好说,但是朱见注比朱见深还要年轻几岁,今年才二十六岁,他的儿子今年才七岁。
让一个七岁的孩子掌管偌大的汉王府,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其大权都被朱瞻基新任命的王府长史于克定控制。
于克定是于谦幼子,其人作风与于谦一样,油盐不进,强硬无比,有他在西洲,汉王府什么事都会受到朝廷掣肘。
而解云返回京城之后,面圣之际,就被朱瞻基擢升为内务府广储司正四品左司长。
广储司由御用监改置,掌各种物资储备,分配。而且左司长还有一重要职责,就是有监督银行金银调配之责。
这个位置虽然级别不算高,权力却很大,并且负责事务繁琐,很是能锻炼人。
而解云一上任,就面临一件重要事务,筹备大明百年庆典物资。
只要这次的庆典稳妥办下来,负责这件事的解云,肯定又会得到晋升。
而就在解云履任之时,已经年过七旬的议长解祯期向朱瞻基提出了辞呈。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同意,反而诚恳挽留,让他等庆典之后再辞职。
在百年庆典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候,解祯期这个议长在职,必定又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
所以解祯期考虑再三,收回了辞呈。
五月,就在众人都以为汉王府的时间过去的时候,朱瞻基的最后一板子打了下来。
与汉王府合作开发西洲矿产的七家王府,被朱瞻基明令迁封西洲。
原本的南洲有十五家亲王府,这里还大部分都是荒漠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