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专制政策。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经过百年的专制后,明朝中后期新思潮的兴起。全国上下自然爆发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王美人计废栗姬’、‘身残志坚司马公’、‘蔡伦造纸’、‘诸葛丞相不懂用兵’、‘诸葛丞相用兵三处失误’、‘正确的人才应该放在正确的位置’,一系列新颖的观点在官场、民间引起巨大的震动。
于此相对的则是阁老、翰林、六部堂官的缄默。
许多年轻官员围住一位眉目俊朗的官员询问此事。被围住的杨廷和笑容满脸:“八岁的皇太子与谢公辩驳不落下风,尔等还想如何?”
年轻官员被他点醒。他们关注的重点错了,太子的年龄比太子的观点更让人心惊。
毕竟,从小聪慧的储君除了明宣宗,还有隋炀帝。
杨廷和待人走后脸色一垮。他刚当上太子的侍读2个月,只教了四书还未涉及经史。那些话真的不是他教的。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同僚,杨廷和闭门温习明日讲授的《论语》。
小太子被砸晕后开了窍,在谢公面前能侃侃而谈不露惧色。实在太奇怪了!杨廷和揉揉太阳xue,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让阁老们cao心去吧。
而书院的读书人乍一听到和所学到知识相驳的观点,情绪激动言辞激烈。一群人聚在一起骂人,决定要联合起草请愿书,恳请皇帝陛下严格教导太子。而当他们从书中寻找驳斥太子‘妖言’时,渐渐发现太子所言非虚。
“翻了半天书籍,最后发现太子说得是对的。这脸打得~”
“说明我大明又将出现一位雄主!”
“太子言之有理。朝廷鼓吹杀敌42人的贺兰山大捷,实乃有重蹈南宋覆辙之嫌。”
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坚决认为太子的论点是错误和危险的。他们无法反驳‘蔡伦造纸’,把争辩的焦点移到诸葛丞相的军事能力上。
一向看不起武人的文官,捧着兵书屈尊请教武将请教。武将们正和英国公等勋贵围在中军都督府的沙盘上推演。推演的结论让他们沉默。若诸葛丞相早早把兵权交给魏延,三国的结局真的不可知。
英国公张懋沉思后说:“明日我将与刘公一同旁听太子课业。”
朱寿的早朝首秀,让平静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