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大军回朝再说。掌军的冯化吉可是皇帝的嫡系,他绝不会坐视不理的。当下也只好跪下磕头,“臣等参见皇太女。”
李靖梣扫眼乌压压的人群,说些谦恭之词,便正式统领起朝纲来。
倒没有理会,距上次女主临朝,已经不知不觉过了上百年。
顾冕被任命为新的内阁大臣,与王中绪、付明启等人共参机要。其余东宫幕僚也多被委任要职。江逸亭被调任了刑部高官,与大理寺卿岳海隅、都察院代左都御史宋致安等一起查办敦、诚二王私藏八百兵勇事。
江、岳二人都是秉性中直之人,不会遗漏有罪,也不会冤枉无辜。只半个月就将此案的脉络大体查实清楚了。
自前年诚王开办文学馆以来,便以招贤为名,广纳宾客、生徒、杂役,扩充门下。敦王的八百兵勇就是这时挂靠在文学馆门下的。根据调查,诚王对敦王私募兵勇一事,早就知情,却隐瞒不报,显然是同谋。而潘遂庸身为文学馆的督学,竟不知诚王名下藏了八百兵勇,于情于理,都说不通。江、岳等人认为,这是一起以敦王、诚王、潘遂庸为首的谋逆大案,事实清楚、脉络明晰,不容狡辩。因为涉案人员大多已经亡去,且案件细节多涉及禁中,所以在李靖梣的授意下,此案点到为止。
尽管如此,还是有陆陆续续的细节被披露出来。
比如事发当日,潘遂庸曾潜入禁中,领兵设伏,袭杀敦王。这被视为敦、诚、潘集团内部出现了矛盾,诚王失踪,潘遂庸想拥立更易掌控的温王为太子,敦王不甘心,所以在裴妃宫女(实际已被潘遂庸收买)的指引下,由西华门入宫,阴谋夺权,结果反被诛杀。
潘遂庸尝到甜头后利欲熏心,以假神武鹰符调遣神武军,如法炮制妄图再次袭杀皇太女,幸被崔云良识破jian计,助皇太女拨乱反正,一举扫除jian佞。
其实之前潘遂庸独擅专权已经引发朝臣不满。到了立国本之时,更是撺掇皇帝一意孤行要立温王。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臣子的本分。而且诱杀敦王一节,实在叫人胆寒,不是一个正臣能使的手段,温王被他蛊惑,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三王谋逆的大罪确定以后,不可避免地就是对余党的清剿。
然而李靖梣看着代左都御史宋致安递来的那份长长的名单,却犹豫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