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也就是他26岁那年娶了当地的一个叫李梅花的农村姑娘当老婆,在生下闺女以后,赵和平又在稻花生产大队里当上了记分员,日子过得虽有些艰苦,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也让他知足。
但谁也不曾想到,在自己儿子都已经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国家竟然恢复了高考,连自己这样已经在插队的农村结婚生子的老知青也能参加。而作为这些年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学习的赵和平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能一举考上庆大。
赵和平还记得自己在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的不敢置信,和老婆闺女虽不安却也支持自己,为自己高兴的样子。这也是叫他毫不犹豫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庆大的原因。
“我上大学有补贴不说,毕业以后还能给我分配工作,户口也能留在首都。”赵和平在考上大学以后,对担忧自己会像大队里头那些在考上大学以后就舍家弃子回城的知青一样的妻子说道,“这些年咱两口子也攒了不少钱,我再跟我爸妈他们那儿借点,怎么也能够咱们在首都生活的。到时候咱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咱妞妞也能在首都上小学,这日子从前咋样过,等到了首都咱三口就继续这样过下去。”
于是,揣着庆大的录取通知书和两千块钱,赵和平就这样带着老婆李梅花和闺女赵妞妞一起,坐上了去往首都的火车。
但因为是第一回 坐火车,赵和平买成了需要倒车的火车票,中间耽误了不少工夫,走了不少冤路,紧赶慢赶的,才赶在报名登记的最后一天抵达庆大。
在抵达庆大的校门口时,从来没出过县城的李梅花忍不住惊叹道:“当家的,这就是你要上的大学,看起来可真气派哩。”
七岁的赵妞妞也跟着躲在赵和平的身后,忍不住用向往的目光往里瞧,只觉得这地方比自己从小跑到大的生产大队还要大。
同样也是第一次来首都,见识到庆大校园风光的赵和平虽也惊叹不已,却没有在面上表现出来,只是伸手在裤子边上蹭了蹭自己冒汗的手心儿,将目光锁定在了正在校门口说话、填单子的几个人身上,跟着看了一会儿,确定他们这也是在登记报道以后,便带着老婆闺女朝那边走了过去。
“同志?请问新生入学是要在这里登记吗?”赵和平试探地问了一句正在校门口说话的林七和苏秋月一行人,却在目光略过苏有粮的时候,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这个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