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如今竟然成了大科学家了。”
所谓闻弦知雅意,负责人在听出大领导言辞中对苏秋月行为所表现出的欣赏态度后,便立刻跟着附和道:“原来苏秋月同学在那么早以前就如此优秀了,那可真是我辈英雄出少年,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那你们还不赶紧将这位小同志收纳入编,让她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面发光发热?”大领导看着对面如今也学得越发圆滑的下属,也没觉得这样不好,只调侃道,“你们这样为了安全而限制对方自由的行为,可是很容易被年轻的同志误解。要我说,早点安排一个可靠的警卫员保护小苏同志不是很好的事情嘛,何必那么麻烦。”
听着大领导开口就是给苏秋月安排警卫员的话,负责人还是忍不住看了一眼大领导的表情,谨慎地开口:“不过说起来,苏同学能有如此优秀的表现,也不光是因为她个人,还有她的父母对她坚持想要读书的鼓励和支持……”
话还没说完,就见大领导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负责人,过了一会儿后才呵呵笑了起来,说道:““你是想说她父亲私人经营、售卖教材和高考复习册的事情?要我说嘛,这个由全国第一编写的高考复习册想来一定是不同凡响的,要不是我家的小孙女年纪还小,我都想给她买上几本哩!”
这话一出,负责人自然就明白了领导话里的意思。
也对,这苏秋月同学都这么厉害了,她爸为了高考学生造福印刷、售卖练习册的事情,又怎么能叫做“投机倒把”呢。
其实,大领导之所以能对调查结果上,关于苏有粮这些年来又是去黑市倒腾东西,又是跟服装厂卖衣服,又是跟印刷厂倒腾复习册的事情会采取“既往不咎,轻轻放下”的态度,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苏秋月。
实际上,对于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并不像是一个成语的定义那样分明,主要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以及所做出来的行为来进行判定。
在苏有粮这件事情上,看似他是在靠投机倒把发家挣钱,但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他这样做,苏秋月才能够走出农村,走出县城,走出省城,一直走到首都,走到属于她人生大舞台的中央。
而且,资料上面写得很清楚,苏有粮和田凤娟从始至终都是支持孩子学习,并一直都在为之做努力。同样的,苏秋月这些年来能够愿意展现才华与天赋,愿意继续努力读书,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