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西路曹锟部下的吴佩孚、中路李长泰部下的王汝勤、东路段芝贵指挥的十六混成旅主力宋启元所部,都已“兵临城下”。近畿的第一、第十二、第十三各师,相继响应,布防东北两面,与自西南进军的讨逆军,协同完成了对整个北京的大包围。
但是,讨逆军还不敢发动总攻击,因为张勋以“玉石俱焚”四字相威胁。如果逼得辫子兵在北京城内烧杀掳抢,那一来讨逆军虽胜不足为功,反而是一场罪孽。
“不要急!”在天津的段祺瑞,用转接的军用电话,告诉司令部设在丰台的段芝贵,“张绍轩一定会就范的,逼得狗急跳墙,反倒不好。”
“是!”段芝贵答说,“不过十六旅求功的心很切。”
“你尽力安抚,务必把他们压下来。”段祺瑞又问,“城里的情形怎么样?”
“谣言很多。尤其是东交民巷,如果出了问题,很麻烦。”
“不能出问题,绝不能出问题。所以,你不能逼得太紧。”
话虽如此,段祺瑞还是不能放心,便亲自打了个电话,邀曹汝霖来商量。
“润田,我有两件事跟你谈。第一,我想请你接交通。”
“噢,”曹汝霖问说:“总理的名单已经拟好了?”
“拟好了,你看!”
一看名单,便知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的传说不假。研究系占了三个要缺:内务汤化龙、财政梁启超、司法林长民。外交总长起用曾任留日留学生监督,在熊希龄的“人才内阁”中担任教育总长的汪大燮,跟研究系亦一向很接近。此外,陆军段祺瑞自兼,海军复用刘冠雄,农商是张国淦,李经羲内阁蝉联的只有一个教育总长范源濂。
“交通银行的事亦很忙,我恐怕不能兼顾。”
段祺瑞原以曹汝霖有赞助军费之功,因而以交通一席为酬庸。听曹汝霖以不能兼顾为辞,心想交通银行确很重要,不能让他顾此失彼。这件事需要研究。
“那么,我们谈第二件事。京津电话不通,谣言很多,说张绍轩的辫子兵在京城里不守纪律,sao扰使馆区,我想请你进京去看一看。”
“是去看看情形呢,还是要跟公使团打什么交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