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在台上时,更为密切。
当然,日本人尽管是一等一的“支那通”,看到走马灯似的中国政局,亦不免迷茫困惑,对于这一次段祺瑞轰轰烈烈进京,不过四个月的工夫,复又黯然离京,更感关切,因为寺内内阁施行藏相胜田主计所谓“菊分根”的经济侵略政策,自八月底至段祺瑞辞职之前七天,已完成了四笔日币借款:第一笔,善后借一千万;第二笔,交通银行借款两千万;第三笔,吉长铁路借款六百五十万;第四笔,陆军部购买军火借款一千七百余万。这四笔总数超过五千万,约为中国国库两个半月支出的巨款,表面上为防国内反对党阻挠,以及遮蔽国际视听,由各大银行组织银团,作为民间投资,实际上责任全在内阁,倘或出了问题,寺内正毅立刻就会垮台。
为此,作为寺内特别代表的西原龟三,特地去看曹汝霖,要求跟徐树铮当面谈一谈,了解真相。曹汝霖自然照办,一个电话就将徐树铮请来了。
“徐将军,”西原开门见山地说,“请原谅我直言,我们也知道段总理阁下是中国军人的实际领袖,但是这一次因湖南、四川军事失利而辞职,何以贵国各省督军没有希望挽留的表示?”
徐树铮略想一想答说:“我们北洋军人,但求国家进步,能够上轨道,并没有权力意气之争。如果段总理的后继者,施政符合大家的理想,我们做个太平百姓,亦是一桩好事。倘非如此,当然仍旧要段总理出来,担当大任。只要时机一到,迎刃立断,《孙子兵法》所谓‘解棼丝不控拳’,易如反掌。现在各省沉静无事,正表现了我们内部的纪律与秩序。”
所谓“表现了我们内部的纪律与秩序”,就是说段祺瑞对各省督军,有足够的控制力。西原对这句话的印象很深,接下来便又问:“就目前看,这一次政变会出现怎么样的结果?”
一听得这话,徐树铮转为很严肃了:“我只能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是的,是的!就请徐将军把你个人的意见告诉我。”
“以我的看法,小则,江苏、江西不免易人;大则,恐怕要请东海出来收拾残局。”
这话说得很含蓄,但也很露骨。言外之意,西原不容易听得懂,曹汝霖翻译时,很费了些心思,终于使得西原大致能够领会了。
“江苏的李将军,一向有反对段总理的言论;江西的陈将军,不是由段总理放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