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明调为旅部副官,管理这两个手枪队,一面训练,一面南下援闽——这是段祺瑞左右的一条调虎离山之计,省得冯玉祥专门在京里说些“怪话”。
梁启超入阁,有两大计划:第一是认为张勋复辟,中华民国的法统即已中断,所以主张照武昌起义后的先例,召集临时参议院,重新制定国会组织及选举法。这话表面上听来言之成理,但稍微多想一想,便先站不住脚。最明显的一点,如果法统中断,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由约法而产生的大总统黎元洪、副总统冯国璋,亦应去职,那一来不是搞得天下大乱了?
第二是想利用缓付的庚子赔款与币制借款,来彻底改革币制,整顿金融。这是书生论政的理想,行得通行不通,且可不说;眼前的业务,不能不管。财政总长如主持中馈的主妇,多少人等着要开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库如洗的财政总长,恐怕梁士诒都干不了,何况从没有财经界经历的梁启超?这一点当然是预先可以想到的,因而早就物色好了一名次长来“管家”。
这名次长就是王克敏,由张君劢代为接头。初意请他以次长专管监务,王克敏不愿,提了三个条件:第一,总长不可多立计划;第二,不可多交条子;第三,不光是管监务,还要管部务。
这不是“管家”,而是想要“当家”。张君劢劝梁启超接受他的条件,因为王克敏有两个条件,恰是梁启超所必须而缺少的:第一,民国元年王克敏做直隶交涉使,北京各外国银行为了偿还外债问题,提出交涉,王克敏很出了一番气力,替他们直接向财政部接头,结果相当圆满,所以各外国银行都买他的账;第二,王克敏是富家子出身,声色犬马,无一不好,而且挥金如土,慷慨之至,因此,冯、段的幕府中跟他有交情的很多,此外实力派的军阀,如曹锟、倪嗣冲,都跟他有相当的渊源,一定可以做到政通人和的境地。
这一外一内的两种关系,足补梁启超之不足,因而欣然同意。当然,梁启超一到任,还谈不到改革币制、整理金融,首要之事是要先把临时参议院召集起来。因为对德宣战问题,不独是段祺瑞的一大政治主张,激出复辟这场闹剧,推原论始,亦由对德外交政策而起。一旦大权在握,当然要实现他的主张。此又不仅是抱负舒展之快,而且还关联着一个决定段祺瑞政治生命的大问题。
原来段祺瑞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武力统一中国。既然用武,当然要饷、要军械,是件最花钱的事。正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