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高调,表示决不妥协。冯国璋和战两难,进退失据,大感狼狈,迫不得已亲自去看徐世昌,并且事先约了段祺瑞、王士珍一起会谈,表示要到各省去视察,当面跟直系各督军恳谈,以便消除隔阂。
王士珍自然不会表示意见,徐世昌与段祺瑞都知道,他的目的是要跟“长江三督”,尤其是李纯去商量如何自保,所以亦都默不作声。于是聊了些不相干的闲话,无结果而散。
在段祺瑞这方面,由于徐树铮的策略,另外有了新的行动,就是加紧联络奉军,由段系要角曾云霈出面,与张作霖的智囊杨宇霆密谈,决定扣留由日本运来的一批军械,主要是步枪,总数达两万七千余支之多。
原来除了曹汝霖经手的西原借款以外,段祺瑞在徐树铮策划之下,另外指派陆军总长段芝贵,与驻日公使章宗祥,在进行军火借款,同时谈判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协定》。
对于这个协定,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日本是为了对付“十月革命”以后的俄国——协约国既不满俄国与德国单独讲和,亦讨厌列宁所倡导的“世界革命政策”,因此借口援救为德奥联军所包围的捷克军队,预备出兵西伯利亚,替日本军部带来了一个极好的借口。
日本的打算是,出兵攻俄有两大利益,一是取代俄国在北满的地位;二是占领西伯利亚大片土地。但此一战略利益的获得,必须取得中国的支持。更实际的说法是,必先能够控制中国的军事力量。如果能够签订一项军事条约,将与苏俄接壤的地区划作“行军区域”,就地征集资源,供应日军,同时指挥中国军队配合作战,那就比明治年间的日俄战争,更有制胜的把握了。
当然,要钓鱼必须用饵。西原借款的主要作用是经济侵略,谈军事“合作”应该另辟蹊径。因此,从西原借款中,另外划出一部分,称为“参战债款”,用这笔借款来购买军火,供段祺瑞“武力统一全国”之用。田中义一向梁士诒表示支持段祺瑞的政策,即为这笔借款必可成功的宣告;相对地,段祺瑞只要借了这笔款子,即等于收了“定洋”,保证“军事协定”必可成立。因此,日本方面很大方地在“协定”未签以前,先拨出第一笔“参战借款”,由段芝贵经手,直接跟大仓喜八郎做了一次交易。
大仓喜八郎是日本的八大财阀之一。他以开“铁炮店”起家,成为军火商,庆应四年“戊辰之战”幕府军与倒幕联军双方的军火都由大仓供给。结果倒幕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