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同、光以来,诗坛是江西跟福建人的天下,诗坛的领袖在名义上是陈宝琛,而实际上能各张一军、开宗立派的,江西是陈三立,福建是郑孝胥。
陈三立与郑孝胥同年不同榜,他们都是光绪八年的举人。其时“清流”的势力正盛,“翰林四谏”之二的陈宝琛与宗室宝廷,分别放了江西与福建的主考。陈宝琛在江西中了个得意门生,便是陈三立,他是江西义宁人。义宁在宋朝名为分宁,出了一个大诗人,便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八百年后又出了一个陈三立,直承山谷而为江西诗派的不祧之祖。巧的是,不但同出分宁,而且陈宝琛在清末的诗名,恰如北宋的苏东坡。师弟擅诗,后先辉映,并足千古。
宝廷跟郑孝胥的关系更不同了。郑孝胥是这一年福建的解元,自然视宝廷为恩师。可惜其时清流盛极而衰,宝廷已看出慈禧太后及其他左右用事的人,“憎兹多口”,清流被祸不远,因而见机勇退。但方当盛年,又是宗室,旗人没有“告终养”那一套可以退隐林下的办法,只好采了个自劾的下策,于是而有一重艳传人口的风流公案。
原来其时由京师奉差福建,最舒服的是一条水路,由通州乘官船沿运河南下,到了杭州换船,循富春江入闽。这些船不知缘何叫作“江山船”,船户一共九姓,据说是元末陈友谅部属的后裔。明太祖得了天下,为报复陈友谅的对抗,限制这九姓不得陆居,世世以cao船为业,五百年来一直是受歧视的“贱民”。
但在杭州一提起“江山船”,立刻就会浮起风光旖旎的感觉,因为船户亦是男主外,女主内,舱中侍候客人,皆是船娘,名之为“桐严嫂”,桐是桐庐,严是严州,此富春江上的两州县,是江山船的大本营——数典忘祖,桐严谐音为同年,“桐严嫂”一变而为“同年嫂”了。
其中有个“同年嫂”,身材袅娜,皮肤极白,为这位满洲大名士的宝竹坡——宝廷惊为天人。其实她是个白麻子,不过宝竹坡是深度近视眼,只见其白,不见其麻,但觉雾里看花,风情万种,尤其是背着灯罗襦初解,真个是销魂。无奈欢娱日短,到得水口镇起旱时,不能携入闱中,只得订下后约,待试事已毕,仍是原船来接。到了杭州,索性换船不换人,纳此同年嫂为妾,双载北归。这是官常所不许的事,便有人想借题发挥,作为攻清流的借口。宝竹坡见机,借个名目上奏,却加了一个“自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