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笙。角色则概分为两类:引吭高歌的外净、老生,名为“大喉咙”;相对地,用假嗓的小生与旦角,便叫作“小喉咙”。
不过,歌船且行且唱,是乾隆南巡时沿袭下来的一种规矩,为的是不误行程。扬州本地人不必如此,大多是挑最宽的水面,停舟赛曲,以哪一条歌船左右,停篙的画舫多少,来区分胜负。
但龚定庵每至扬州,应邀游虹桥,不喜笙歌嘈杂之处,所以居停约观龙舟竞渡,另作安排,雇的是“小秦淮”妓家的画舫。
扬州有新旧二城,新城在东,旧城在西,所以旧城的东门,恰居扬州之东。旧城南北西三面各一门,南曰“安江”,北曰“镇淮”,西曰“通泗”,但东门有二,偏南的一座较小,就叫小东门,因而通称偏北的“海宁”为“大东门”。这一带自小东门至东水关,即是sao人墨客所最向往的“小秦淮”。
小秦淮为妓家汇聚之区,最有名的一家在合欣园,原是亢家花园旧址。扬州的盐商原籍大多为皖南,但康熙年间以“北安西亢”居首。安是安岐,字仪周,号麓村,别号松泉老人。他是朝鲜人,不知以何因缘,投身康熙朝权相明珠门下,领了明珠家的本钱,经营盐业而致巨富,生平精于鉴赏,收藏极富,扬州盐商好附庸风雅的风气就是他带起来的。不过安岐讳言他的出身,只说是天津人,所以称之为“北安”。
“西亢”之西为山西。山西亢家,富甲天下,据说是无意中获得了李自成由北京西窜,委弃于太行山深谷之中的辎重所致。“西亢”在扬州经商时,在小东门构筑花园,沿城河造屋一百间,以容宾客,仿佛秦淮河房,土著称之为“百间房”。亢家后来经营失败,收业回山西,那座花园以贱价出售,但因这座花园太大,“买得起,养不起”,而豪于资“养得起”的大盐商,倒又不如自己称心养意,新起园林,不屑捡此便宜,所以久久无人问津。
后来有个败落盐商家的林寡妇,眼光超人一等,看准了经营茶肆大有可为。原来扬州寄生于盐商、盐官的“食客”,不知凡几,每天纵有“公事”,不过“盐公堂”等处到一到,应个名而已,日常多暇,消遣的地方有二,一是茶肆,二是澡塘,即所谓“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既然是一上午勾留之处,当然要找个舒服的处所,饮馔精美、侍候周到,且有泉石花木,可供观赏,独处既佳,会客更宜,多花几文,不足萦怀。在这样一种了解之下,林寡妇买下了亢家花园,改名合欣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