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看看他那里是怎么个说法。要是这事儿是真的,估计周氏族人比咱们还急呢。”
看meimei的表情,吴中汉就猜到了,meimei这是心里也没底呢。
吴氏点了点头。
*
话说周家的各个族人家里,也都炸了锅了,各家都在开小会儿。
这年头,家家只要有点条件的,都会供个孩子读书,希望将来能改换门庭。老话怎么说来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寒门之家,要让一家子都读书也不现实 ,无他,读书实在是太费钱了。买书本要花钱,笔墨纸砚要花钱,再加上给先生的束脩,都是一大笔。
读了半天书肯定是为了考功名啊,这考试需要的钱就更多了。
找人结保,路费,食宿费,哪哪儿都得花钱。
又想让家里更进一步,钱上面又不够宽裕,怎么办呢?一般都是各家集中力量供一个或者两个孩子。也就是说,一家子兄弟几个,就算是一个爹妈生的,也不是都能读书的。
无形中,这些被家里选中的读书郎们,不管天赋如何,都是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的。
别的兄弟们去田里种地,忍受风吹日晒,他一个人去学堂读书,就算兄弟们心无芥蒂,可嫂子弟媳妇们心里肯定也不平衡啊,为啥去读书的不是我家相公咧?
这心里一不平衡,平时言语行动上多多少少总会带出点儿来的。可读书郎们,即使知道嫂子弟媳妇们甚至侄媳妇们有情绪,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装个不知道。
毕竟是占了家里的资源,总不能得了便宜再卖乖吧。
可花了家里的钱,又没能在科举上有所成就,不管脸皮薄的还是脸皮厚的,谁心里又好受呢?
有些人家,家人还算开通,觉得考不上可能是运气没到。也有不少人家,因为付出了没有看到回报,家里矛盾不断,甚至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架的。
以前,读书郎们就是想甩锅,也找不到合适的甩锅对象。如今,天降这么一个大号的背锅侠,不赶紧的抓住那不成傻子了嘛?
天!原来不是我不努力 ,也不是我没天份,而是我的努力 ,我的天份,我的文昌运,都被人拿走了,呜呜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