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笑眯眯的看着毕岚那张胖胖的大肥脸,端起茶水敬了一下毕岚。
毕岚也忙不送的端起茶杯,笑呵呵的说道“祝殿下福寿绵长。”
“毕公,我也不转弯抹角了,我来此,就是为了这份翻车图纸。”
“哦?”毕岚不明白,一件小小的器械为何会使得刘辩如此大张旗鼓呢?
“毕公,你想想,此物若是用在田间灌溉将会如何啊?”
刘辩的话犹如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毕岚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这一项小小的发明绝对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下。
“毕公。”刘辩诚恳道“如今已经到春夏交际,可咱们关中拢共下了不到三场雨!若是处置不当又是一场旱灾!旱极而蝗,若是再出蝗灾,民何所食?关中何所食,天下何所食?”
毕岚张张嘴,有些苦涩。他有些无可奈何道“其实殿下若不来找咱家,咱家也必然要找殿下啊……”
“不知道哪个兔崽子,在陛下面前闲言碎语。竟然要造四出文钱!此必然是祸国殃民之策啊!”毕岚激动的都咬牙切齿。
“什么!”刘辩也大惊失色、汉代初期币制混乱,虽然维持了秦朝钱币制度,但是允许私人铸币,自由放任政策,允许民间私铸,这种政策老百姓是沾不到光的,只能有利于贵族、豪强和富商们。权贵富商既占有矿山,又拥有劳动力,还有雄厚的资本和专门的技术,开放私铸,使他们成为直接受益者。
可权贵富商什么尿性,既然可以自己铸币,为了牟利,那就拼命的节省铜料,往里掺铁、掺其他各种各样的杂质。致使钱币粗糙质量低的让人发指。滥发货币也使得汉初通货膨胀严重,社会经济崩溃,朝廷连为宰相拉车的马都凑不到一色的。
直到吕后进行改革才有所好转,但是,凡是就有个但是,惠帝死后,功臣为刘氏右袒,诛灭诸吕。
华夏文明就是这样,打到了一个人,那么他生前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否认,都会被肆意抹黑。
但是历史总会给我们能够窥测的一角,明代太仓人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高皇尝微行至三山街,见老妪门有坐榻,假坐移时,问妪为何许人?妪以苏人对。又问‘张士诚在苏何如?’妪云‘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