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首页

第1268章

尤其是造船水平,在大秦两代君主的推动下,融合萨珊、罗马人的造船术,经过二十多年的钻研改进,可航行万里的五千斛大海船终于问世。

此船补给一次,可航行两月不上岸。

若是配上粮船、菜船等辅助船只,可在大海上航行四五个月。

粮船储备粮食、茶叶,菜船上直接种菜,太学中还发明一种水船,极其精巧,淡水从船首经过竹筒流到船尾的滤池,经过风帆调整,又流会船首,可一直保持淡水的流动。

此法能保存淡水半年到八个月不腐。

加上船员大多有沸水煮茶的习惯,大秦的航海距离大大增加。

到了盛兴十六年,大秦的舰队从南京建业出发,绕过交趾、金兰国,又穿过辽阔的南海,抵达天竺。

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开阔了大秦的眼界,将南洋诸国也拉入秦人的视野当中。

汉武帝时期,为了寻找天竺,西汉朝廷曾派出四波使者,但都因为路途遥远无疾而终,天竺没找到,大汉的使者们找到夜郎国、古滇国,后来这些地区都被大汉渐渐吞并了……

不过当朝的皇帝杨旭对海外领土并没有多少兴趣。

派出的舰队大多是“友好访问”,只要承认大秦为宗主,大家就是一家人……

皇帝对土地没兴趣,对当地的物产却兴趣极大,胡椒、肉蔻、茄子等等香料、蔬菜被带了回来,丰富了秦人的餐桌。

只不过高产的玉米、番薯等物还是没找到。

不得已,杨旭只能目光望向大洋的对面,在盛兴十九年,天治三年,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远航,终于找到了杨峥所说的玉米、番薯、辣椒等等作物。

一开始这些东西并不适应中原的水土和气候。

不过农学院经验丰富,不断培养新的种子,才两年时间,玉米和番薯便在华夏土地上疯长,百姓吃不习惯这些东西,家家户户能吃上小麦、稻米,胃口自然刁了。

但用来喂猪喂鸡鸭,效果奇佳。

往地里洒下种子,什么都不用管,秋天漫山遍野都是番薯……

玉米和番薯的引入,让大秦百姓基本都吃上了肉。

国家粮仓中也多了两种粮食储备。

因此人口继续上涨,到了天治十三年(公元300年),大秦人口已经高达五千万。

大秦朝廷鼓励中原、关中百姓南下,长江以南地区得到广泛的开发,长沙、豫章、合浦、桂林、牂牁(今贵州)等新兴大城开始出现。

岭南的交广二州成了人口迁徙的热点地区,物产丰足,四季如夏,还免赋三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相关小说

尽欢 历史 /
尽欢
林光曦
" 《尽欢》作者:林光曦【完结】  文案:  霍三少看上了被大哥悔婚的戏子,民...
360771字06-09
窈娘 历史 /
窈娘
春未绿
114020字09-10
妩媚天成 历史 /
妩媚天成
青木源
" 文案: 玲珑自幼生的美貌动人,雪肤玉肌。还未长成,就引得众多儿郎折腰。 ...
1148998字05-21
从鱼 历史 /
从鱼
春溪笛晓
115670字09-23
入局而定 历史 /
入局而定
狂上加狂
97859字08-31
千山风雪 历史 /
千山风雪
蓬莱客
77772字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