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要的这么贵却没人打上门来就知道醉仙楼的消息还是有可信之处的,关于上善医馆也有说到,比如夜访上善医馆,如果不是伙计主动更换的茶水不要喝;再比如在上善医馆绝不能闹事,阮家的人护短又记仇;还比如最好不要得罪上善医馆,不给你看病不卖药给你是最轻的。这妥妥的医霸,当初听到这里乔斯年还笑称挺合他胃口的,可惜没机会结交。
上善医馆在大耀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恐怕外邦也知道它的大名。关于它的由来,和广为流的圣君忠臣情同手足相扶相持不同,乔斯年在醉仙楼听到另一个有趣的版本。
大耀开国皇帝挥师皇城,前军离城还有数十里地就有探子回报,皇城九门大开,世家大族捆了前朝余孽于奉天门外迎耀帝入主。
后经确认属实,耀帝兵不血刃入京,这些士族也因此得了从龙之功,在朝中依然身居要职,好像改朝换代对他们没多大影响。
大耀初立,京中形势复杂多变,世家树大根深手中有钱有粮也有能人,耀帝不得不倚仗世家,也处处被世家掣肘。
一起打天下的多是武将,行军打仗排兵布阵是好手,治国能指望的不多,这些人不论去哪里任职也不能全然不顾当地大族。再加上繁华迷人眼,如今功成名就加官进爵,有些人就飘飘然了。
第一次做皇帝的耀帝没想到当皇帝也憋屈,他需要在文臣中培养自己的人手,收拢权力,同时让以前的那帮“兄弟”清醒清醒。
而且没有几个人知道奉天门外或跪或卧的前朝凤子龙孙是他最大的噩梦,梦里这些人换成了他的子孙。
世家必须打压,取士当重寒门。打压世家需要一个够分量的自己人,和他越来越两看相厌的义兄阮楚今最合适。
此时的大耀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本当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劝农还乡,释放奴婢。突然有人跳出来请旨修宫室充后宫,有人反对自然有人附和,政见不合在朝堂上争来辨去太正常了,吵着吵着却歪了楼变成了文臣武将的权力之争,最后以唯一的异姓王阮楚今请奏去封、文臣之首钱丞相乞骸骨结束,还有一串的结党营私目无法纪,文臣武将都大伤元气,一时安分不少,至于开宫选秀自然是不了了之。
耀帝一再挽留,两位去意已决。耀帝惜才,留钱丞相于皇子院教导皇子,又御笔亲题“上善若水”四字给回乡的义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