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秦风的疑问,宋老没有回答,只能是在心里慨叹。
为何要选择秦风?因为宋老已经有了预感,新歼的研制,必定是充满艰辛的,时间也是相当漫长了,类似美国那种四五年就把新歼给搞出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飞机要进行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就会涉及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了。
现在选择经验丰富的,那当然好了,但是当新歼制造出来之后,说不定选定的试飞员,年龄已经太大了,飞不动了。
对这个过程的艰辛,宋老是有心理准备的,而这些,当然不能和秦风说出来。
对年轻的同志,必须要鼓励,要加油。
“秦风同志,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吗?”宋老问道“我们这样的计划里,试飞员可以说是空军在航空部门的客户代表,半个总设计师,如果你觉得难度太大的话…”
现在,国内的飞机,都是从苏联继承过来的,这个套路很简单,设计师设计出来,交给飞机厂制造,然后硬“塞“给飞行员的。
也就是说,飞行员要适应飞机。
飞行手册会告诉飞行员这飞机有一长串大大小小的毛病,飞行时必须时刻提防飞机进入可能诱发这些毛病的范围,然后飞行员经过漫长而痛苦的适应过程,才能逐步发挥飞机的飞行性能。
这期间,适应好的人就飞了,适应不好的人可能就摔了!
别的不说,仅仅是那些纷乱的仪表,就是设计师胡乱塞进去的,飞行员要么适应,要么滚蛋。
而在新机研制中,就要避免这种情况了。
各种仪表怎么布置,飞行员最有发言权,所以,飞机设计则离不开飞行员,要尽量按照飞行员适应的方式设计飞机的cao纵界面,才能做到人机一体。
不过,这样就出现了新的问题设计师不会飞,飞行员又不懂设计!
国外没有这个问题,国外许多设计师年轻时就是试飞员,等到退役了,可能就去设计飞机,在这种滚动体制下,总会有出身试飞员的设计师出现。
现在,就从己方开始吧。
宋老在心中默默地想到。
现在,听到了宋老这样说,秦风就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