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小的,我毕竟是所长啊!
“敲什么敲,就咱们俩人!”说完,小凤一扭头关上门走了。
小凤说的是事实。开业一个多月了,诊所门可罗雀,每天都是在安静无聊中度过。可能是因为这个门市的位置太偏僻,也可能是人们对心理诊所这种新鲜事物并不认同,这一个月以来,只来过一个乞丐,一个街道大妈,和一对儿母子。
那个乞丐一进门,嘴里就念叨着老板发财,万福吉祥等吉利话,伸着双手要钱。小凤对这类假乞丐是一点好印象没有,口称这里是医院,连轰带赶地把乞丐撵了出去。
那街道大妈的出场,简直自带背景音乐,威风凛凛地把一张《某某社区商户注意事项》的通知拍在前台上。我和小凤一看这是领导到场,赶紧沏茶倒水,招呼大妈坐下。喝口水之后,大妈脸色温和了点,我们在一起天南地北地唠了一个多小时,得知这大妈姓李,就住对面小区里。她对我们这心理诊所是咋回事还是不太清楚,我和小凤解释了半天,她也才好像听懂了半分。
那对儿母子,可以说是这一个月里,最像来诊所就诊的人了!他们先是犹犹豫豫地在门口不肯进来,小凤热情地询问了一番,就把他们请了进来。我见来了病人,也是非常高兴,连忙招呼他们进了诊疗室。
坐下之后,孩子的母亲讲述了他们来诊所的原因。原来,这个小男孩,平时特别好动,异常淘气,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好几个幼儿园都不肯收他。她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才带孩子来我们这里看看。
一开始,我以为孩子是儿童综合多动症,这基本上是心理诊所的业务范畴,本以为自己的诊所终于要开张了,谁知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小男孩的手脚总是在颤抖,有时候还有点翻白眼的样子。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多动症,很有可能是某种脑神经障碍疾病。
无奈的我,只能建议孩子的mama带孩子去大医院的神经内科好好检查一下,没有多说什么别的,这对儿母子就走了。
其实,我也知道这个门市的位置比较偏,需要些宣传,刚开业那时候,每天中午拿着印好的宣传小卡片去人多的地方发放,连续去了好几天。可是人们不是不愿意接我发的卡片,就是接过去一看是心理诊所,就扔掉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心理诊所就是治疗精神病的地方,去了这种地方不就等于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