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是一片。明年有你这几十万斤小麦,说不定能保住多少人的命哩。”
吕叔想想,点头默许。
两人站起来束裤腰带时,发现彼此蹲过的茅池都是干巴巴的,不由相视一笑。吕叔说:“咱这叫茅池协议。”
两人同时举掌,重重地相互一击。
朝下,吕叔就成了不怕开水烫的死猪。任谁动员,不论是软的,硬的,他就一句话:“俺恩公祠遭灾了,现在还一坡明晃晃的水哩,不信你们去看看嘛。种不上庄稼,我指啥报?叫我报,我就申报救济粮、救济金。”
到中午吃饭时,吕叔进一步体会到了眼前这事的严重性。
饭堂门口的墙上一溜挂着三块黑板,从左至右依次是“火箭榜”、“飞机榜”、“乌龟榜”——亩产突破万斤的乘火箭,超过五千的坐飞机,五千斤以下的骑乌龟。
守护黑板的龙青坡用挑战的目光盯着吕叔:“如何?老战友,是坐火箭?还是坐飞机?”
吕叔叹气摇头,无言地做出一副苦相,弯腰捡起一截粉笔,在“乌龟榜”上写下了几个歪歪斜斜的字:恩公祠村村长吕卫民。
吕叔发现对乘火箭的、坐飞机的、骑乌龟的饭食招待也分门别类,有很大差别。乘火箭的是吃桌,桌上摆着七碟八碗,鸡鸭鱼肉样样都有,筐子里堆着小山似的白馍;坐飞机的也吃桌,只两荤两素四盘菜,吃黑白两掺的花卷馍;骑乌龟的吃的是大盆菜,清水煮白萝卜撒上一把盐,馍是黑窝窝头,也没桌子凳子。
吕叔捞了一碗萝卜疙瘩,抓了两只黑窝窝头,找个墙角蹲下来埋头便吃。
毗邻的老龟庄村长王老虎是熟人,平时也爱跟吕叔打个嘴巴仗。王老虎这次赶了时髦,乘的是火箭。他把一只肥得冒油的鸡腿撕下来,佯装啃着朝吕叔走来,还故意将嗓门提得高高地说:“老吕,装啥狗熊,放着肥鸡子大鱼不吃,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
吕叔抬头笑笑,算是应了招呼。王老虎背对着人,瞅个机会冷不丁把鸡腿塞到了吕叔的碗里。吕叔忙用萝卜疙瘩盖了盖,嘴上却大声说:“有头发谁肯装秃子?谁不知道肉块子好吃?俺不能拿鸡巴比你的脖颈!”
这年麦播开始时,毕敬业亲自带工作组进驻恩公祠。在向吕叔下达任务指标时,毕敬业有意在顶满格的基础上,每亩又提高了十五斤的幅度,旨在应付吕叔的讨价还价。这是以往的经验:如果下级不认账,再降到原来的幅度上,就算达到目的了。吕叔却不明白这里边藏着的猫腻,他像在部队接受任务那样,慷慨地应承了年亩产二百斤的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