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正值下班时间,门口的人越聚越多。
出入省革委大门的小轿车也多了。有的停下来露露头,随即驶去;有的放慢车速,撩开窗帘,扫一眼何凤举着的挂着的两块牌子之后,缓缓驶过;也有的连车速也不减,疾行而去。
何凤站起身,打算死死地拦住一辆。
这时,一辆黑色的小上海急驶过来,靠近时才放慢了车速。
何凤高举着牌子迎了上去。
“小上海”往右猛地一拐,“哧”一下离去。一双惊骇的眼睛,从米黄的窗帘缝中透出,紧盯着何凤与那两块纸牌子。车子驶过很远,已经看不到何凤的身影了,这双回顾的眼睛仍惊骇依旧。
第120节:卷十 失踪
51.公元20世纪70年代末
失踪
夜来临了,雨搅雪无声地给柏油路面增加着冰层的厚度。在路灯的映照下,闪烁着粼粼的寒光。
距省革委不远的一条马路上,靠墙搭着两排各式各样简陋的棚子。有的蒙着塑料布,有的搭着油毛毡、破席片。里边蜷缩着一个个上访者。
何凤前来投宿,同为蒙受冤屈的沦落人;大家友好地接纳了她。
雪雨敲打着棚顶,“砰砰”乱响。
何凤没有一丝睡意,想着白天的劳顿,想着乡亲们的期盼,想着好心人的支持,想着事情还没有着落,心里便七上八下;如同堵着一团乱麻。
这时,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躬身钻进庵棚,彬彬有礼地问:“哪位大嫂是从莲花山县莲花村来的?”
何凤站起身:“我是。”
此干部面呈喜色地问:“您是何凤同志?”
何凤点点头。
此干部说:“大嫂,我叫张浩,是省救灾办公室的。您反映的问题很重要,很及时,很好。我们认真研究后,报请有关领导批示,领导很重视,责成有关部门立即解决。我们已经和莲州地革委联系过了,他们已经承认了错误,并开始着手解决莲花村的问题。为了使问题得到尽快解决,他们希望您马上回去。现在就有向南的车,我们派车把您送到车站,车票已经买好了。您明天凌晨下车后,莲花山县委有专车接站,送您回莲花村。”
张浩的一脸热情与真诚,给这窄小的庵棚带来了希望和生机。一位老大娘乐滋滋地对何凤说:“大妹子,天喜地喜呀!你的破铜锣算是没白敲,这不是遇上包青天了吗!”
何凤眼里噙着泪花,会心地笑了。
张浩领何凤钻出庵棚,走到路边的一辆“小上海”跟前,随手拉开车门,扶何凤上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