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如是秋去冬来,李长福处又有消息传来,原有十万贯,竟已翻做二十万。却是与个贩卖香料的蕃商做成常客,将那龙涎香贩运来卖。又有珠宝等物,他只做个转手儿的。因他有宫中这金字招牌,人都肯信他,是以顺利。
却又另有一事上禀:有蕃商等私携铜钱。
玉姐忆及昔年苏先生所说,又将此事告与九哥。九哥再去设法,下令严查。国内铜钱亦不足用,是以有短钱、有长钱、有不足陌、有纸钞也有叫jiāo子、银票的。
国家大政,总没有那般容易做得,九哥暗里留心,亦与政事堂商议,渐及这商税之事。梁宿等皆是读书人出身,眼界虽开阔,却皆以农为国本,不肯行重商事。
九哥也不恼,却问他们:诸位执政秉国多年,难道不知兼并之事?不知冗官之事?国家缺钱,却不是天下无钱之故。是也不是?
诸相默然,谁个都晓得要抑兼并,然除非天下大乱,兼并是抑不住的,纵乱了,乱后而治,还是有兼并。真个要抑兼并,还要弄出乱子来,譬如王莽。冗官之事亦然。皆不是好cha手的,不如另辟蹊径。
梁宿道:官家一片为国之心,然官家初登临,不如暂缓兼并与裁汰事。这便是默许了,却又提醒九哥,他才登基,威望且不够,无论甚事,都须缓行。
九哥亦默许之,却又将李九福往穗州半年来之事一一说与诸相,郑重说及收买绣品之事:如此,只消使不弃耕令国家无粮,可消弥兼并之祸。是既不使民为乱,又可为国家增税,一举而两得。
梁宿道:请官家慎之,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急躁,请慢来。且于一地试行,有效,再请多试几处,更有效,方可通行于全国。且商人重利,须严加管束,毋令坏了风俗教化才好。
九哥许之。
第123章 失误
却说玉姐暗中使宫中宦官往穗州做经纪买卖,不数月间便见盈利丰厚。虽因有着宫中招牌,无人为难之故,也是这经商确实有利可图之故。九哥比玉姐更上心,每逢李长福奏折送到,九哥必要讨来细细看一回,甚而至于要拿往政事堂,与宰相们商议。
宰相们并非口不言利之辈,能做到宰相的,何止不能口不言利?国家赋税几两几钱都要有数儿,市上米价,几文几厘都要清清楚楚。眼下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