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卡布奇诺?”
宋人斗茶主要是“斗色斗浮”,即以茶汤的颜色与冲出来的茶沫决胜负,茶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茶沫以“咬盏”为佳。
相应的,能出沫,质地细腻,颜色白的便被定为上品茶,庆历中蔡襄制造的小片龙茶,一斤价值高达二两黄金,合十八贯之多。
而现在建茶中的龙园,胜雪等诸般精品,那更是高达十几贯一两。
到后来,建州每年呈送给皇家的第一纲茶,名为“北苑试新”,小茶饼大小一寸左右,差不多小麻将牌大小,一饼只够数杯,价格是四百贯,折成北宋现在的物价,那也有六七十贯之高昂。
精品茶叶,和宋代文人仕女的其它高档奢侈品一样,完全是天价。
宋人现在喝的这些好茶,都叫“团茶”。即茶叶采摘之后经过繁复的工序蒸制成茶饼。
至于后世流行的散茶,那是淘汰品,满足贩夫走卒,番邦蛮夷的玩意儿。
当然,两者工艺不一样,后世的散茶是通过炒法破坏蜡质层,让茶味容易释放,这技术现在还没有。
说回当下,烹茶时,先将团茶研成茶末,置于碗底,然后用沸水冲成茶汤,同时用茶筅快速击拂茶汤,使之发泡,泡沫浮于汤面——这个过程叫做“点茶”。
后世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常常为京都的茶道体验所惊艳,其实就是这个东西。
茶末以白色者为上品,研磨得越细越好,这样点茶时茶末才能“入汤轻泛”,发泡充分。
水以山泉为上佳,“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
火候更是重要,所谓“候汤最难,未熟则末浮,过熟则茶沉”。
茶具以建盏为宜,所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甚厚,熤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最后,点出来的茶汤,以汤色纯白,汤花泡沫鲜白、久聚不散为佳。
这典雅的技艺发挥到极致,又进化形成了一种更高超的茶艺——分茶。
不少的大夫仕女,都是出色的分茶高手,他们能够通过茶末与沸水在茶碗中冲出各种图案花巧,所谓“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