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贴盖起来,并批令“别出策目,试清臣等”。
次日,王安石去见赵顼,赵顼问王安石“闻有‘三不足’之说否?”
王安石有些诧异“不闻。”
赵顼说道“陈荐言,外人云‘今朝廷以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昨学士院进试馆职策,专指此三事,此是何理?朝廷亦何尝有此?已令别作策问矣。”
王安石不但不就坡下驴,反而朝坡上走,回答道“陛下躬亲庶政,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每事唯恐伤民,此即是畏天变。”
“陛下询纳人言,无小大唯言之从,岂是不恤人言?”
“然人言固有不足恤者。苟当于义理,则人言何足恤?故《传》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郑庄公以‘人之多言,亦足畏矣’,故小不忍致大乱,乃诗人所刺;则以人言为不足恤,未过也。”
“至于祖宗之法不足守,则固当如此。且仁宗在位四十年,凡数次修敕;若法一定,子孙当世世守之,则祖宗何故屡自改变?”
听闻此事,苏油不由得以手扶额,王安石实在是太小看舆论的威力了。
华夏历史千年,什么经典上找不到支持自己的证据?
《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甚至苏油还将给自己改良派观点的立足点都找出来了《易言·火器》“惟火器既日出日新,购用宜慎之又慎。”
群经之首,设教之书,一部周易,通篇都是在讲变化!这才是变法派应该高举的大旗!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要是苏油,就会拿着这个问保守派,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它们是变化的吗?如果是,那我们是不是顺应发展,进行相应的变化,方才可以做到“天且弗违”?
这个世界,运动变化是绝对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
不变,才是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