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点前还有一章)
正月初七,征东军各部门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也是在这个时候,孙策接见了庞统。作为此次案件的唯一举报人,庞统得到了在早会上着重表扬的待遇,然后就是实质的嘉奖。
庞统无疑是大才,只不过由于县令以下的官员任命,无需经过孙策,所以他并不知道这位凤雏来到了自己治下效力。
庞统没有参加考学就能任职,主要还是因为他有个享誉天下的叔父,原下邳太守陆骏看到推荐信之后,二话不说,就给了一个长史,还别嫌官小,这是他能不上报就直接任命的最大官职。
“士元是愿意从政还是从军?”
问这样一句话,显然就是有破格提拔的意思,庞统没道理不明白,来到征东军时日也不算过长,虽然在下邳做长史,可毕竟是乌烟瘴气的地方。
征东军的一切他都看得云里雾里的,要想了解一个人,一个集团势力,自然是要先了解治下百姓“下官还是想继续从政”
“好,最近谯郡太守升迁,正好空了个位置出来,士元可愿意去抵任?”
庞统有能力,能治里能带兵,但孙策没让他去幽州,这是出于对荆南书院(鹿门)的考虑。
这里有一点需要提前说明,庞德公、司马徽这两人其实早就明里暗里留意起征东军,乐安太守向朗、北府军司马徐庶,就是他们的问路石。
显然他们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这才有了这一届的孟建、尹默,包括庞统。
虽然诸葛亮留在了荆州,孙策却相信,这应该不是司马徽、庞德公两人的本意,毕竟那是诸葛村夫,是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甘做他人绿叶的诸葛孔明。
如果真是这样,孙策到也觉得诸葛亮就没那么吓人了,因为有上述心态者,其实都是有心里缺陷的人。
但孙策这里所谓的心里缺陷并不是病,只是一个缺点放大后的呈现。
庞统的任命顺理成章,先是立了一功,然后是庞德公的推荐信,再然后是向朗和徐庶的联名保举,更是坐实了他南州名士之首的名号。
初八,军队方面的擢升名单也出来了,大部分都升了一级,有的升了两级,算是孙策来了个皆大欢喜,当然,除了某两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