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四分之一,原有兵力三十几万。西戎兵败之后,元崧就开始大量征兵,短短两年之内,就强征了二十万兵力。
然而,增加兵力并非是拉够人头数这么简单的事,征一个兵,至少要配备兵器,要安排衣食住,这些都是需要国库支付的。
这两年东戎虽没什么大灾大厄,但国库也绝对支撑不起再养二十万兵。所以慕容敢想出了一个法子,每个新兵都自备口粮与衣鞋,军中只提供武器与住处。
自备口粮去当兵,这对东戎百姓来说还是头一回遇到,因而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不满。
入伍的皆为十六周岁以上的健全男子,这可是壮劳力了,现在家里不仅缺了一个壮劳力,还要白养着他,这让普通百姓如何负担得起。
但元崧和慕容敢并不在意民间的舆论,他们认为这是必须的,如若东戎如西戎那般败了,民间舆论再好对他们来说也一文不值。
这二十万兵力连武器都没补齐,但也没有关系,打仗是要死人的,这些人就是后备军,前方死了,就可以马上补充上。
安国总兵力不过五十万,能调动的也就三十几万,东戎便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胜算也还是有的。
九月十五日,裴凛之率领的大军第一次与东戎军在东戎境内的顺阳发生正面冲突。
吉海为先锋,率骑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这是安国首次在战场上以骑兵对抗骑兵,这两年安军十分重视骑兵训练,这一次算是正式检验训练成果。
吉海一马当先,一杆长枪挥出了横扫千军的气势,神勇异常。
这些年他对自己的要求是精益求精,武功进展神速,在战略布局上也显出了超人的天赋,从来没有吃过败仗。
裴凛之相当满意自己这个徒弟,大有将他培养成自己接班人的意思。
有吉海这样出色的将领,他手下的兵一个个都十分骁勇善战。
东戎骑兵从前与安国骑兵交手的时候,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在心理上有明显的优越感,因而免不了轻敌。
然而这次一交锋,他们便察觉出这支骑兵的不同来,跟从前的安国骑兵不同,这支队伍勇猛远超他们的预期,这才纷纷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敌。
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