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复令二人入都。璁、萼遂兼程至京,既入都门,闻京官与他反对,势甚汹汹,欲仿先朝马顺故事,激烈对待。马顺事见三十五回。萼惧不敢出,璁避居数日,方才入朝。退朝后恐仇人狙击,不敢走回原路,悄地里溜出东华门,避入武定侯郭勋家。勋为郭英五世孙。勋与璁晤谈,意见颇合,允为内助。偏偏给事中张翀等,连章劾璁、萼及席书、方献夫等,乞即正罪。有旨报闻。翀取群臣弹章,汇送刑部,令预拟璁等罪名。尚书赵鉴,私语翀道:“若得谕旨,便当扑杀若辈。”翀大喜而退,免不得与同僚谈及。那知一传十,十传百,竟被深宫闻悉,切责翀、鉴,并擢璁、萼为翰林学士,方献夫为侍讲学士。璁、萼与献夫恐众怒难犯,奏请辞职,世宗不许。学士丰熙,修撰舒芬、杨慎、廷和子。张衍庆,编修王思等,均不愿与璁、萼同列,各乞罢归,有诏夺俸。给事中李学曾等,御史吉棠等,上疏申救,俱遭谴谪,甚至下狱。还有南京尚书杨旦、颜颐寿、沈冬魁、李克嗣、崔文奎及侍郎陈凤梧,都御史邹文盛、伍文盛等,复以为言,又被内旨斥责。员外薛惠,著《为人后解》,力驳璁、萼奏议,也被世宗察知,逮系狱中。当下恼动了尚书乔宇,竟抗疏乞休,略言“内降恩泽,先朝辄施诸佞倖小人,士大夫一经参预,即为清议所不容。况且翰苑清华,学士名贵,乃令萼、璁等居此,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何人愿与同列?臣已老朽,自愧无能,愿赐罢黜,得全骸骨”云云。世宗责他老悖,听他归田。于是萼、璁两人,以臆说得售,益发兴高采烈,条陈十三事,差不多有数千言。小子述不胜述,但将十三条的大纲,列表如下: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文学家、学者。首辅杨廷和之子。明朝三才子之一。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世宗时,为经筵讲官,以议“大礼”事获罪,谪戍云南永昌。投荒三十余年,死于戍所。著述多达百余种,后人辑有《升庵全集》等。
(一)三代以前,无立后礼。(二)祖训亦无立后明文。(三)孔子射于矍圃,斥为人后者。(四)武宗遗诏,不言继嗣。(五)礼无本生父母名称。(六)祖训侄称天子为伯叔父。(七)汉宣帝、光武,俱为其父立皇考庙。(八)朱熹尝论定陶事为坏礼。(九)古者迁国载主。(十)祖训皇后治内,外事无得干预。(十一)皇上失行寿安皇太后三年丧。(十二)新颁诏令,决宜重改。(十三)台官连名上疏,势有所迫,非出本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