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百姓的日子,算是能够喘上一口长气。
陆家的生活,同样在这十几年中愈来愈好过。
毕竟,陆父早年的时候,可是出去和人学了一手的手艺。
哪怕做人学徒的日子不算好过,但好在认得的师父还算有一点良心,不是只把学徒当成免费的仆役,基本的木工活计还是有认真传授。
虽然,陆父还是没法学到木匠的真正绝活,比如大户人家那一手雕梁画栋的本事,但是简易基本的木材家具还是能做得出来。
刨土人家,自然不需要用到像大户人家这样精致的家具,陆父做得东西,就恰恰能满足到他们的需要。
靠着这一身的本事,陆父本身又是一个公道有诚信的,所以除了杏林村、石水村以外,附近的三、五个村庄,一旦有人有需要打的家具,第一个找得大多都是陆父。
陆家的家底,也因为陆父算是愈积愈厚。
不过,由于陆父早年当人学徒的缘故,与自家人的关系算不上热络,因此家里分家时,陆父得到的东西并不算多。
也多亏了这木匠的活计,不然早些时候怕是连吃饱饭都有点问题。
所以,陆母算是陪着陆父苦过来的。
这也是现在家里的日子好过,陆母依然是省吃俭用的性格。
陆母与刘三婆子其实有点像,两个老婆子都是在家说一不二的存在。
而比起刘三婆子早年是先生了两个女儿,后头才生了儿子,陆母这个岳母,显然比刘三婆子更有运道。
农家会重男轻女的原因,除了姓氏的传承,壮劳力亦是一点。男丁多的人家,在农活方面确实比较吃香,女儿家的力气到底比不上男人。就算真出了一个能干的,过没几年也得送到别人家去,朝廷可不容许一个闺女直到二十岁仍是待字闺中。倘若不是如此,那一些庄稼婆娘,也不会时常一句赔钱货,然后骂骂咧咧的毫不停歇。
陆母是连生了四个儿子,她在陆家的功劳那是顶天了,就算后头生下了陆秋这个老来女,也是不影响陆母在陆家的地位。
倘若不是仗着生儿子的功劳,就陆父那与家里生疏的关系,陆母在公婆那里也会讨不了什么好处。
就是因为看在四个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