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官服的知县大人,又是格外地醒目,这想让人注意不到都难。
“娘呦喂!这次不只是衙门的捕快,怎么连知县大人都亲自出马报喜?”一人又是惊诧,又是郁闷地说道:“今天回去,咱们家的两个老人肯定又要念叨我们这一些小辈,他们怎么也不想一想,刘老三就是勒紧裤子,也要坚持送所有的儿子读书,当初他们可嫌费银子。如今,倒是怪我们几个小辈,没有人家儿子的出息?这说破了嘴,也是没有道理可言。”
一人心有认同道:“可不是吗?论起有魄力的老人,我就只佩服这一家。不过,这读书也是得有天份的,五个兄弟里头,你看不也只有最小的一位读出名堂吗?”
一名眼皮子浅的人物插嘴道:“这么说的话,这岂不是不划算?怪不得,刘老三上头的两位兄长,也只愿意供一位小辈读书,这家底不厚的人家,实在是损耗不起,赔本的买卖显然更大。毕竟,以前也出了一位,为了读书而赔光家底的老家伙。”
“不一样、不一样。”一人却是另持意见:“就算只有一人读出名堂也够本了,这样光宗耀祖的大好事情,经历这么一遭也不算白活一回。你们瞧一瞧,咱们的知县大人,他都得摆出和和气气的模样,这岂不证明咱们的村子,真的出了一位大人物?我就不信,你们几位没有心生念想?况且,这刘家的人可厚道着,一人升天也没有忘本,只要真有天份的孩子,这读书识字都不用多耗银子。我家的孩子可不姓刘,可只要拿到了好成绩,笔墨纸砚尽是不用银子。我在想,这小子若真有天份,我这做老子的,也得学一学人家老子,赶紧多攒一下银子,没得人家做得到的事情,我这老子就只能让自己的孩子当一个龟孙子?”
许多人七嘴八舌,各持着不同的意见。
不过,新知县客客气气地对待刘家二老,村子里的人倒是有致一同认为人家的能耐,这一回才是真的顶天了。
孤陋寡闻的家伙,再没有什么见识,探花郎代表什么,平民百姓还是知道的。
混在人群的老族长,就差点乐晕了头,他嘴里地念叨,也唯有四房夫妻没有错听:“这是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几十年了,真的是几十年了……”
然而,夫妻二人就是经历过太多,这才与众人的反应有一些格格不入。
好在丈夫的关系,陆秋可以像是旁观者一般,她的情绪是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