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而今再回想起来,师母觉得夫子大可不必到处吹捧王锦言何其何其厉害,同时贬低于书楷是如何的朽木不可雕也。夫子大可一视同仁,即便不特意到处夸赞于书楷,也无需处处提及于书楷的不足。哪怕折中一下,态度显得不是那么的厌恶,现下他们的处境也不会彰显的如此尴尬。
“不能比就不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能保证三年后锦言不会金榜题名?等到那个时候,还不定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呢!反正我是觉得,锦言比于书楷更会为人处事,官场上瞬息万变,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的?”夫子承认,此次科举确实是于书楷占去了所有的风头,王锦言反倒显得不是那么厉害。
可世事难料,三年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反正夫子就是更看好王锦言的为人处事,笃定王锦言一旦进了官场势必会比于书楷走的更加顺利。
“呵!你也说了是三年后,又不是只有三天,人于大人平白无故当了三年的朝廷命官还能没点人脉?等三年后王举人才出入朝堂,还没站稳脚跟只怕就被于大人给碾压在了脚底下,还往哪儿蹦跶?”撇撇嘴,师母的语气里尽是嘲讽。
三年啊,王锦言此次落后的可不是一点半点,想要爬起来确实还有机会,但想要超过于书楷,怕是就难上加难了。
“你……”一而再被堵回来,夫子无疑是很不高兴的。偏偏他想要反击,一时间又说不出很正当的理由来。
“再说了,你也别老是说于大人不如王举人会为人处事了。照我看啊,于大人也就在你这里不招待见。出了咱们上米村,于大人不是混的风生水起,很厉害么!”师母才不管夫子高不高兴,现下是她非常的不痛快,憋了一肚子的气,“这些年我是亲眼瞧过于大人有同窗上门来做客的,还都是厉害的同窗。那个李学子,当年的头名,至今都跟于大人交好,听闻此次也被封官了呢!”
提到李君懿,夫子的脸色到底还是变了。
其实他提醒过王锦言,出门在外一定要多多结交好友。多一友,很多时候委实能帮上很多忙,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更是能少走不少的弯路。
就像于书楷能走到今时今日,就少不了李君懿这位出身好、学识又极为渊博的好友的帮衬。据说当初于书楷一家人才刚去五水县,还是租住李家的府宅才得以落脚,可不就是天大的交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