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前做了很多的铺垫,他有信心能够将自己的死推到凤后的身上, 他希望一切以此来作为终结,而这原本就不应该存在的孩子, 他希望带着他一同离开,如果有来世,再做他爹。
两人有二十几年的交情,文熙侍君家中遭遇大难之后萧敬之几乎可以说是他唯一还关系甚密的朋友了,临别之际,这也是唯一他想与之正式告别之人,因而在信上不免回忆了些两个人以前的种种,一封信看完,不说是萧敬之,便是谢宸安都已经是眼眶泛红。
萧敬之握着信反复看了几遍,最后将信叠好收入了怀中。
谢宸安上前抱住他,仔细观察他的神色,只见他眼眶发红,却并未落泪。
萧敬之似乎是想要用旁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他很快便抽出情绪,开始盘算起了接下来的事情。
谢宸安知道萧敬之心中难过,不想让他压着,但控制情绪已然是萧敬之自幼的习惯,于是她只拉着他的手,在一旁陪着他。
文熙侍君的笃定是对的,他这件事做得很漂亮,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凤后,凤后几乎是百口莫辩,谢宸意回京的事情就此被搁浅,而凤后以阴毒之名,再次进了冷宫,而这次想要再出来,已经变成了不可能。
文熙侍君买通了上下,他已经怀有身孕的这一点没人说出来,于是他的清白没有遭到怀疑,沈家那二人的冤屈也并未就此洗清。
在这之后一贯闲云野鹤的青安王难得公开表明谢宸安性格宽和、心怀天下,是不可多得之人。
青安王这话符合她一贯不理会朝堂诸事的态度,并未直接提及册立太女之事,但这话是什么意思,众人却已经都能够明了。
有了青安王的表态,中书令郁一蒙也公然上书表明宛临王在宛临之时不过几年时间便将宛临发展的很好,如今的宛临无论是在经济、农业还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宛临的发展有目共睹,宛临王的才能也是有目共睹,在此情况下宛临王被册立为太女乃是众望所归。
郁一蒙此番以宛临这几年的变化和发展来做示例,可谓是有理有据,自从谢宸安到宛临之后宛临这几年的发展可谓是超出所有人的预料,她治理宛临有功的这一点,任凭是谁也是无法否定的。
御史丞薛柬、御史大夫葛林、翰林学士吕归成、内阁大学士范永熙、兵部尚书杜廖、户部尚书宋少宁、刑部尚书家云平、枢密使龚奕,在此之后相继上书表明公开支持宛临王被册立为太女,一时间在朝堂上一石惊起千层浪。
所有人都没想到此前一直表现的默默无闻,甚至回到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