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能选择忍。
……
“欢喜,你知道么?我之前的方言腔是很重的?”她对我说。
这我知道。
在我们老家,都是讲方言的。
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的人方言腔很淡。
比如说是我。
当我在说普通话的时候,基本上就听不出任何方言的味道了。
自然听不出我的来历。
但是有的人,比如说阿雅。
天生的方言腔调就比较重。
那怕她已经离开了家乡这么多年。
平时说的也都是普通话。
但在一些发音上,还是能听到家乡的味道。
乡土的味道。
……
其实说方言,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
方言是怎么来的?
古代的时候,交通不便。
人们缺乏沟通与交流,又没有广播电视推广普通话。
所以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调。
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就是如此。
于是,当你离开家乡,身在外地。
方言就是你家乡的印记。
否则,在茫茫人海中,你怎么确认谁是你的老乡呢?
怎么体会到他乡遇故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快乐呢?
靠的不是相貌,不是打扮,只能是口音。
你一张嘴,我就知道你和我是来自同一方热土。
这就是方言的意义。
方言还是很有魅力的。
同样的一句话,你用普通话说,和用方言说,完全是两个语境。
两个含义。
普通话没有东北话的幽默,没有西北话的豪爽,没有川音的泼辣,没有江南语的隽秀。
所以我一直认为,会一门方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但现实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