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向东对此心里还是有触动的,倒是路莳得意的瞅着钱向东,眉眼飞扬。
钱向东一下就明白了,这是在说他带了礼,韩金竹没带礼。他比韩金竹对他重视多了。
钱向东想笑,到底还是憋着笑哄了路莳几句。说起来这事还真不是韩金竹不重视,本也算不得大事,真不到送礼的地步。这时代的村里人也就红白喜事会送个礼,当然还有处对象。
晚上干了一天活的知青们全部都返回到知青点,众人皆是灰头土脸,累得话都不想说,只想赶紧吃过饭躺床上休息。
知青们来自天南海北,都是城里人,且有文化,一般而言是高中毕业生或者初中毕业生。
路莳是初中毕业生,年纪也是知青里面最小的。不过这没什么用,毕竟知青们太苦了,自己都在苦水里泡着,谁还有心思照顾别人。
知青的日子真的很艰苦,并不像后世电影小说里面展现的那么好。好像知青们下乡到了农村随便意思意思干点活,家里就会每月寄来大批物资。实际上这几乎是不可能。
首先便是城里人家条件也有限,每家都是一大家生活在一起,孩子少说四五个,这就是四五张嘴。若是结了婚,人口就更多了。
还有知青下乡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不算短暂。家里父母又怎么寄得过来,几个孩子都在乡下,总不能给这个不给那个,若是都寄钱寄票,那么还在城里的家里还要不要生活了,又吃什么喝什么。
所以除却个别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数知青们都要靠自己,也就是和村人一样种地得来的公分吃饭。
其实这些知青们的过的日子还不如村里人,村里人从小就在这个生活环境中长大、种地,练就了一把好力气,做惯了这些事,也就不觉怎样。
知青们不同,他们生活在城里。就算是家庭条件最差的,也没种过地,出过这种苦力。因而种地对于他们来说,是真的又苦又累,他们都是在咬牙坚持。
再者村里人可以养鸡鸭,虽然少也能下点蛋。知青们不是不想养,而是压根不会养,更没有那个精力养。
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村里最破的那间,随便修修就住了进去。哪里有什么单间,都是大通铺,单间多浪费房子,一人一间的话,得几个房子够住。若是一个大通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