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也是没有用的,何不使用上,就是要同原厂的财务计算一下成本。我同意了,在没有足够的资金的情况下,使用原厂的原辅料到是一个好事情。我没有过多地讨论什么,在董事长的支持下,我们开始使用原厂里的原辅料。
由于是刚刚建立,我的管理经验肯定是不够的,特别是服装厂的业务上,就不是简单地贸易公司,而是实际的加工,面对的是几百号的工人,所以我必须要对业务,特别是厂内的事物逐一进行了解,这样我才可以成为内行,不能够让别人说三道四。熟悉了生产流程是最为关键的,同时还要能够看到每个流程之中的问题,遇到了问题,要知道如何去解决。下一步就是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而不是要一成不变。我开始考虑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要彻底地分清楚,不要为一些事情而争来争去,造成工作上没有效率,而是浪费在无休止的讨论之中。
车间记件这方面,我还是延续了过去的那一套,没有做什么改变,其原因就是我自己还没有彻底地搞清楚里面的事情。那么就只好按照李玉平的想法去做。原来车间有统计员,现在还有。每个月报上计算好的工人工资,由财务部发放。
车间的人员安排,也是没有变化。每个组是两个组长,一个车间一个主任。
这天,我们在一起吃饭。李薇和王师傅提出每条线要一个组长比较好,这样管理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否则组长的职责总是分得不清楚,组里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李玉平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她总是同别的人扭着劲儿。她坚持认为传统传下来的做法不能够改变。我没有听她,我还是非常相信北京来的师傅,所以我的观点倾向了李薇和王师傅一边。李玉平感到非常地气愤,但是表面上还是带着笑容。
对于记件工资问题,我弟弟提出,可以把一件衣服的制作分成若干个程序,每个程序有时间限制,可以由技术部来测定,这个时间的计算是根据公司的整体费用和工人工资的平均底限来测算出来的。比如要求平均每月工资是四百元,就乘以记件工人的人数,就是这个公司要支付给车间的工资,用这个总的工资数额,恒定出每月要求完成的产量。我弟弟已经计算过,他告诉我应该零点零零三左右,也就是说每分钟要达到这个钱数。听起来,从计算公式来讲,有些复杂,但是道理是这样的,所以如果实施,就要给先行的体制进行大的动作。这个是一个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为了以后我们实现电脑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我敦促李玉平和李薇公共研究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