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行为却甚为赏识。
“好,好孩子,有这份心思也是难得,你二婶泉下有知,自会感念你的心意。”
说到这里,玉兰和玉竹两姐妹脸上的笑容渐渐放淡,其实母亲丧事过去并不多久,她俩此时脸上的笑容都是为了让老夫人能够高兴,前世这两姐妹就是简单纯净的人物,后来不过是因为母亲的变故接触到京都人事的复杂。
一见自己提到二房夫人后众人的反应,老夫人理了理嗓子,“好了好了,都是年轻的人儿,整天活泛些,今日是中元节,你们俩不是总吵着要出去走走,罗漪正好抄好了整卷地藏经,你们且送去照凌寺,记得天黑之前要回来。”
“多谢老夫人……”从小就在山里长大,玉兰玉竹两姐妹对京都很感兴趣,听闻老夫人让出去,立刻活泛了许多,上官罗漪只是抿着唇微微笑,目光微不可查的看了冬语一眼,只见她微微点了点头,这才放心的侧过脸去。
去照凌寺的路并不很远,回府的路上,街市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玉竹和玉兰两姐妹透过摇晃着的马车窗帘偷偷朝车外瞄着:无论是商铺还是人家,门口都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彩旗,还有的正在家门口成群结队的用彩纸扎出各色的灯笼,街上热闹非凡。
“罗漪姐姐,我们从小到大过中元节都是老夫人在宅子中主持的仪式,今年迁回府邸,仪式自然就免了……”
上官罗漪很清楚玉竹所说,孙志典乃孙府庶子,是没有权利在府中祭祀祖先的,正所谓“庶子不祭?”这是北夏严格的宗法制度。
“可是我见街上的人儿都忙着扎纸灯笼,这个是?”一向偏静的玉兰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开口问道。
上官罗漪慢慢睁开双目,看向满脸期盼的两姐妹,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中元节说起来就是为了祭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北夏地界广阔,各地有各地过中元节的习俗,至于京都,我也是曾听家中人提过,纸灯笼是寓意为祖先照亮前路,其实还有很多道工序,只是我也不甚了解。”
“那现在家家户户扎的纸灯笼岂不是都要在晚上点亮?京都不是跟过元宵节一样?”
“真想晚上也在大街上看一看,罗漪姐姐,咱们晚上看了再回府可以吗?真的很想看……”玉竹对姐姐玉兰递了个眼神,随即可怜的看着上官罗漪。
“不可以,老夫人嘱咐了,定要天黑之前回府,不可以停留到太晚。”
“姐姐……求求你了,我们只看一眼,晚上点亮所有纸灯笼之后必定很好看……”玉竹的目光楚楚可怜,让人无法拒绝。
上官罗漪原本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