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们拼了那么长时间。他们阵地上的防御和火力配备兴许都有所增强,我建议,咱们还是老规矩,发起佯攻。”
张炜的这个做法较为稳妥,两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上面要进攻,“佯攻”自然也算进攻,小心点总比吃了亏强。
的确,当主阵地内的五十九联队一个大队此前对国军防线发起反击的时候,日本人也没有闲着,五十九联队的其他单位对前沿阵地空出来的工事进行了紧急修补,这些工事之前被46师的七五山炮轰击过,被破坏掉了一些。
前方的步兵大队在攻击,后方的部队就加固空出来的工事,日军运转的相当高效,就地取材,加上由十四师团工兵联队加强而来的工兵部队,进一步的修整了前沿工事,之前被山炮炮击后的日军阵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日军前沿阵地的防御核心是碉堡和隐蔽地堡,这些堡垒由就地取材得到的树木和黄河北岸输送来的构工圆木组成,上附沙袋和植被,日军工兵用各种作业器具修理加固,做成了这些野战急造工事,这些地堡以两个或者三个构成一个火力组,每一个碉堡都是一个火力支撑点,两三个碉堡就能构成一组火力点。
碉堡的周围,在原有阵地基础上构筑了大量一米五深的散兵坑,坑内布置日军的单兵步枪手,以及轻机枪组,掷弹筒组等,主要工事之间由交通壕互相连接。
日军的防御核心就是这些经过加固的碉堡和碉堡群,配合散兵坑和原有防御阵地,加上碉堡侧后方向的步兵炮,在阵地前构成了一道火力网。
每一座碉堡里都有一到两挺机枪,所有碉堡的射口方向都不相同,构成交叉火力网,日军攻击失利的大队,退回原阵地后,当即利用上了这些工事,这个大队攻击国军的防线虽然没能成功,却不会认为对面的中国军队能打下这经过加强的阵地,以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火力,对普通的土木工事攻坚,都是相当困难的。
五十九联队下属的这个大队退回原阵地,得到后方的弹药物资补给,补充一定兵力后,准备利用这些工事,顶住中国军队可能的攻击,把刚才反击失利的面子找回来。
既然是张炜提出的佯攻,发起佯攻的的部队就得准备营出,之前友军一营曾经搞过一次佯攻,以一个连级单位冲击日军阵地,在攻击中伤亡了数十人,事后看来,佯攻的兵力实在是有些多,一个完完整整的步兵连拉上去佯攻,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