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代表这两种类型。史朝义从基层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干上来,他很早就在基层历练,当过乡镇的党委书记、县委书记,他的学历是后来在工作中通过函授一类方式补的。从基层上来的干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个性鲜明,作风强硬。因为在基层工作,太慈善软弱了不行。面对基层复杂的情况,面对文化素质不那么高的群众和干部,用史朝义的话来说,就不能太婆婆妈妈。讲道理要讲,但那只是辅助手段,所谓“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意思是做工作的时候,讲三分钟道理就够了,如果讲不通,那就必须采取强硬手段,否则工作任务没法完成。史朝义还是孩子的时候在农村长大,就见识过这种“世面”。那时候,农村里种植水稻,千百年来都是高杆品种。这种品种的水稻茎杆很长,承受不起稻穗的重量,每到稻谷黄熟季节,高杆的水稻都会倒伏,既给收割带来困难,遇到稻田里积水多的地方,稻谷容易长芽发霉。最主要的是,这个品种的稻谷产量不高,每亩至多三四百斤已是极限。而有一种矮杆的品种,其抗病性和抗倒伏性要强得多,产量也高出许多。省里部署推广种植,在农民那儿就是通不过。农民说,谁知道这种矮杆的稻子是不是像干部吹得那么好?我们祖祖辈辈都种的高杆,还会有错?而且高杆水稻不仅收获人吃的(稻谷),还收获牛吃的(稻草),改种矮杆,稻草就少了,牛不得饿死?!硬是不肯种矮杆。于是上面采取强制命令,哪个村要不种矮杆种高杆,哪怕已经插下了秧,也一律耕掉重种!不少村庄偏不肯种矮杆,结果,上面派工作组下来,发现没按照指示办的,果真一律耕掉重来。当时农民中骂人的不少,甚至也有个别采取对抗行为的。不过,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各个地方全部改种矮杆水稻。到秋天一计算收成,水稻普遍增产两三成,农民这才不骂了。这次“高”改“矮”事件,给史朝义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在以后担任基层干部中采用类似的强制方法,虽说遭过不少骂,但在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要求中却屡屡获得成功。无论是税收、征收提留还是征用土地、劳力甚至搞计划生育等等,他的工作总是走在前头。史朝义能在一个相对不算太长的时间里由基层干部很快成长为市这一级的高层干部,这种工作方式是成功因素之一。
政界乾坤 第四十五章(2)
到河阳市担任市长后,他仍是靠这种强硬的作风推动了河阳的市政建设,使离开河阳时间长一点的人回来后都对河阳城区变化印象深刻,竟至产生“不认识”了的感觉。但是,不知怎的,他却停留在市长这个位置上,不再像以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