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谁都无法更改,接下来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又是两个新起点,然后很多孩子就把高中升大学提前看作人生的终点了,这都是一种不负责任。十八岁以后,你可以不必对你父母负责,但起码你得学会开始对自己负责,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是你们某位学长在一次醉酒后跟我说的:就是被人踩得像一摊烂泥,也要捏出狗尾巴花来。如果我没有记错,他来自一个贫困县,每年学费都是欠着,然后都是靠他在学校拿奖学金和两个假期各做四份杂工和家教,一块钱一块钱攒出来的。到毕业那天他跟我说这句话,那顿酒还是我付的钱。现在,这个大学四年期间从图书馆破本校纪录借了五百一十二本书的家伙,可能再过十来年等他走出国家发改委,再来上海,就是我的领导了。”
这一次笑声已经稀疏很多。
老校长笑了笑,环视台下两千多张稚嫩面孔,道:“我不要求你们跟那位学长一样每年借一百多本书,我觉得一年大概三十多本就差不多了,当然必须是教材之外的书籍。说实话,大学拼命要你们读的书,反而是不太有用的东西,你们自己愿意去阅读、去咀嚼、去反思的作品,才是影响你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子弟,二十岁艰辛考上大学,二十六岁开始做老师,教书育人到今日,就只证明了一件事情:哪怕是一只癞蛤蟆,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充实自己,迟早都有跳出池塘吃上天鹅肉的那一天。这个天鹅肉可以是桃李满天下,可以是抱得美人归,也可以是功成名就、光耀门楣,还可以是做一名伟大的金融家。我问心无愧了,没有遗憾了,也一直在等你们自认没有对自己愧疚的那一天。也许听到这里,很多同学会问,凭什么你这么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就要求我们奋发图强?是啊,这所学校既没有中国大学泛滥成灾的大楼,也没有几位中国学府集体漠视很多年的大师,凭什么?”
老校长停顿了一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台下全场:“凭自己。”
全场沉默。
老人恢复轻松笑脸道:“好了,耽误大家那么多听歌看报纸的时间,很抱歉。散会。”
赵甲第在老校长讲第一句话开始就已经合上那本经济学名著,一字不差地全部听完。
他知道老校长嘴里的那位学长,是赵三金极少数能交心交肺的朋友。八年前他进入国家发改委,起起落落,最终平步青云。
赵甲第不懂其间坎坷起伏,更不清楚那个男人背后的波澜壮阔,但确定那样一个男人,飞黄腾达是情理之中。起身拿上塑料椅子离开体育馆,望着大多数一惊一乍过后恢复轻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