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帮我修改,使我的作品完善起来。
我决定让我的《心迹》走出去“经风雨,见世面”。可是一位朋友还没有看,就先给我一大堆“鼓励”,其实他的意思是不相信我会成功。后来他勉强看了几篇,道是“写得真实,有情感”,却不想把它看完。另一位朋友直率地说:“从艺术观点看,只能算是习作;从内容来说,比你的遭遇更惨的多得是。为此花那么大力气,恐怕不值得。”我知道,我已经得到第一批读者的否定。
对写作,我是有过怀疑,能行吗?1976年内弟要参加“招生推荐”,岳母要我帮内弟写一篇“心得体会”,一篇“批判文章”。我给他指点了一番。可是送到公社去,主管的人说,那两篇写得很糟,内弟因此没有被推荐去上大学。岳母很怪我无能。我自己也感到沮丧,连这样的作文都不行,还侈谈什么文学创作?我所写的会有人愿意看吗?不外又是下等人的秽物,跟我的人身一样,要受到无爱,受到岐视和耻笑。
再说,我所写的会不会十分幼稚,十分拙劣,没有一点价值,仅仅是自己珍惜的玩物而已,对别人毫无意义。记得有一次,一位学生拿了他写的一首诗让我看。这是他即景有感写出的作品,包含着他内心的感受和喜悦,我相信他是经过再三思虑才写出来的。从他的眼神里,我知道他感到多么满意。我不得不称赞一声“好”,以他的程度和水平来衡量是不错的。可是我说不出具体的好来,那确实不是一篇成熟的作品。好文章好比一粒果实;开头如果皮;鲜活艳丽会招人喜爱;内容如果肉,香甜可口能让人欲罢不能;结尾如果核,饱满坚实才可延育未来。我因此想到自己的《心迹》,不也十分满意地盼望着?说不定跟这位学生一样,只因为水平如此,用自己的尺度衡量,以为不错,一旦拿给别人鉴定,只会落得同样的下场。所谓“意义”,“价值”只是对自己而言。我心里很懊丧,担心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白费时间和精力,历来支撑自己的所谓“将来”,显得十分可笑。(待续)
八、创作人生——在忧患中诞生(8)
更新时间2009…6…28 6:48:51 字数:1278
同时我也意识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检讨一下是必要的。如果因此恢心丧气,放弃努力,半途而废,将是十分危险的。比起成熟的作品,无疑要看出很大的距离。可是不该过早去考虑自己的成果,能到怎样的水准,就到怎样。我的朋友也不外是那种对不成名作者的作品,所持有的怀疑态度。他们并没有深入文章的主题,看不到作品中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