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粢恍偃嗽煲坏恪0葱∷档囊罄葱矗皇翘峁┥钪幸桓鲈嫉哪Q淙凰梢允切矶嗝赖牟嗝娴淖楹希庋摹懊琅比菝脖硐衷谖疑砩希一岣械搅澈欤ケ澄业谋局肌N四艿玫椒⒈恚一贡匦肴パ芯勘鹑诵枰裁矗趺囱拍苋帽嗉瓷涎郏坏貌凰狄恍┪バ牡幕啊U庋觯峙潞苣眩膊换峥旎睿蛘咚滴一姑挥心芰θプ龅秸庖坏惆桑。ù?br />
八、创作人生——在忧患中诞生(10)
更新时间2009…6…29 7:14:38 字数:1047
有一次钊人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把它留到二十一世纪再说”。我想这话不错,我的作品仍十分幼稚,应该让它生长几年,几十年,力臻真善美,直到瓜熟蒂落,如此才能为天下善良的普通人争口气。只有打动自己的作品,才能打动别人。
我觉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写真实的可贵,越来越需要富有哲理的语言。人们对文学欣赏品味的提高,已经不再满足那些看后,可以痛快一时的作品,不相信那些脱离现实的虚构,虽然它可能十分完美和富有戏剧性。人们对一部作品评论最多的是它的真实性,客观性。人们会因为看穿其中的一些虚假而否定它的全部,觉得读这样的书等于浪费时间。作者的一切努力也就白费了。称为“美”的东西,过了几年往往又会被人重新认识,唯有源于生活的真实才最长久。
真实的东西,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一个饥肠沽漉的人,只能老实说“饿了!”无须多加形容。如果已近绝望,一句“我想吃!”该是表达了多大的yu望。只有经历磨难的人,才懂得说真话的分量。我听过一位农村妇女介绍她的模范事迹。她不识字,也就不用写讲稿,一口气讲了两个多钟头,井井有条,生动感人,连她的内心活动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我想这是她确实做了一些事,真正有所体会,照着生活原来的面目,客观地描述,并没有刻意追求“重点突出”“因果关系”“合乎逻辑”,没有凭空塑造,窃取别人的形象,但是她成功了。唯一不足的倒是她想说些客套话,时髦话,有意无意夹进几句生硬的书本语言。在她看来也许是华丽的词句,想显示她多少懂得一些“文化”,结果反显得别扭。要是她用日常说惯的家乡语言讲出来,会更生动。事物本身有它的完整性,有它内在的联系和感人之处,就看你是不是善于去发掘。我很庆幸,如果人生没有挫折,恐帕就写不出好文章,这是上天赐予我的财富,我要好好珍惜。
我还是愿意保留原来的面目,如此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