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改成百分。但是你扰乱学校的教学秩序,与老师顶嘴,都是不应当的。为此,就是请你的家长也是应当的。” “校长,古人云,师者,传道解惑者也。既然是传道解惑之人,为何容不得学生有半点的质疑?”方明远立时有点急了,这老头显然是抓着自己方才要求不全这里秋后算帐,“何谓之解惑?学生不提出来质疑,老师又从何解惑?古人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古人尚且知道的道理,难道说,这些道理为人师表者都不懂吗?” 鲁山更是吃了一惊,虽然说他知道,如今入学的孩子中也有不少人会背古诗,甚至于有人可以背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但是背归背,并不能够证明他们了解了这些古诗、古文的含意。而方明远他居然可以引经据典地以古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着实是令鲁山校长觉得眼前一亮。 “方明远,既然你知道,古人云,师者,传道解惑者也。那么你也应当知道另一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难道说,假如今天面对的是你的父亲,你也会这般忤逆吗?”鲁山校长更有兴趣了,故意与方明远唱反调道。 “校长,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方明远梗着脖子道,“况且,校长你不要将古人的师,与如今的教师混为一谈。古时的师父,那是要将全身的技艺都传给弟子的,甚至于说,可以视弟子为自己事业的继承者。他们的财产、人脉、甚至于说地位都可以由他们的弟子所继承。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师生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而他们所收的亲传弟子,多者也不过十余人。而如今的教师,更多的只应当是视为是一种职业。我们应当尊敬教师,但是您也不能无限制地拔高教师的地位。按照如今的教育体制,一个人的一生要有教师数十位,甚至上百位,难道说,这些老师们我们全都要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最后,方明远小声地嘟囔道:“我可赡养不起这么多爹!相信严东宇老师的孩子也不愿意日后有人去和他争遗产!” 方明远的最后一句话,说得鲁山校长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小子的歪理还真不少,不过,鲁山喜欢! 做为一校之长的他,自然知道,如今的学校里,有很多教师都抱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想法,认为学生就应当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的命令,而一旦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稍有质疑,就认为这些学生大逆不道,就大力地打压,只有那些如同乖乖宝宝的孩子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