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悟觉到了这一点?至少,在他的小说中透出了一些哲思。
这部《面朝大海》贯通着海子的这种思想和精神。在一种貌似无为的状态里,叙说着人生最平朴最实在也最淡泊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充溢着平淡生活的小小涟漪,像蚂蚁一般咬噬着你的心,痒痒的,痛痛的,无伤大雅却煽动着一种无言的想望,这想望像微风下的炭火一般,渐渐灼热,终于化作一场灵与肉的欲望。但即使如此,欲望也还是温婉的,没有你死我活的争夺与撕咬,小人物之间的小小悲欢,连接着生活中庄严的一端,在一种诙谐的略带幽然的气氛中,渐渐地漫漶成一种焦虑。“我”从学校毕业落入芸芸众生之中,从三百元一月的小餐馆跑堂到学校到海关……生活在一点一点地展示着延展着它的辐射,“我”也从一个不更事的青年慢慢地被改造成一个机关油子。在各种人事关系中熟练地圆滑地游走,在各类女性之间穿梭,享受着性与欲乃至友情的欢娱和惘然。灰色的生活本就是一种最平常的生活,“我”在这种生活中充分地扩张着、收缩着同时发展着。最终,“找到我们以前坐过的那块礁石可不容易,世易时移,很多场景变了”。人忽然盼望回到原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缄言仿佛在小说终结时暗示着一种新的开始,这种开始原本就存在于每一个人初始的脚步声中。只因污浊的人间世,喧嚣的市声遮蔽了这圣洁的初始。
老那的小说,严格说是一种“生活流”,从内容到形式,都经由生活流向主宰着。由许多结实而密集的细节与场景,而不是由庞大的事件和情节营构而成。他有点细碎,十分细密地编织着、诉说着“我”的种种经历。我在每一个生活时空中的体味与历练,哪怕是经历过体验过的每一个女人的每一个隐密的部分,他都不放过,绘声绘色予以描述,但却不张扬也不夸张,努力保持一种平静的了无心事的铺排。就此而言,老那是细致又细腻的。细节及对细节的渲染,成为老那小说“生活流”的一种色彩与气氛。离开了这些气色,老那的生活就没了元气,小说就没了鲜活,没了魅力。
没有了中心事件,没有了大波澜,把小说还原为生活状态,还原为生命的初始和庸常的安排,这是老那的艺术追求。他的叙述有一种追诉的意味,一种似水流年的怆然,一种欲说还休的犹豫,一种难以克制的流泻。读者只好用心去读,耐心地等待着老那的结束。而这一切,久久不来。老那期望给读者的,正是这种阅读期待。
自然,不会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老那的小说,这种期望不切实际。但是,那种在浓淡不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