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食品的营养问题,母亲养的鸡下蛋不够积极。母亲等鸡下蛋等的心切,不知是自己发明的还是从哪学了一招,每天早晨都要把几只母鸡捉出来,挨个摸它们的屁股,看它们有没有下蛋的意思。母亲这也是被吓怕了。有一次一只母鸡要下蛋,它没有象往常那样有所表示,因而母亲也就没有把它抱到鸡窝上面专门搭建的铺着松软稻草的小窝。由于没有得到母亲的特殊照顾,以至于它带着不满的情绪赌气似的毫不犹豫地将一颗白胖白胖能喜出母亲泪花的鸡蛋下在鸡窝里,鸡蛋掉在地上摔碎了,待母亲发现时,透明鲜艳的蛋体已和鸡粪混为一体,母亲心疼的象嘴里放进了什么刺激性的东西,一个劲的“啧啧”个不停。还有一次母亲发现放出去的鸡收回来时少了一只,再去找时看见它正热心地扑在马奶奶家的鸡窝里准备做无私的奉献。好在母亲发现及时,才避免了这次奉献爱心活动产生实质性效果。打这以后,母亲不等鸡们叫,就用她粗糙的手与母鸡们做无声的对话。发现有下蛋迹象的,马上转移到上面的“单间”里,给予特殊的关注。母亲这样做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并非十拿九稳,也有失误的时候。放到“单间”里并不想下蛋的鸡,在松软的稻草上享受一番后,耐不住寂寞跑出来,母亲再次把它捉回去时,它“咯咯”叫着表示抗议。有的甚至在里面乱刨,找吃的,还把屎拉在里面,把舒适干净的“单间”搞的一塌糊涂。邻居们初次见到母亲用手摸鸡们的屁股这奇特的举动纷纷询问用意何在,母亲毫无保留地相告。有人惊诧地问,那能摸出来?母亲一脸认真地答,能,咋不能。这招还挺灵的。接着母亲学者似地解释说,鸡想下蛋,蛋就成型了,屁股那儿就硬硬的,你不让它下,它也夹不住。蛋要没成型,屁股后面就软塌塌的,你就是赏它个金元宝它也下不出来。又有人问这一招是不是百分之百灵?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那倒也不敢定,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大家听母亲说的有道理,于是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眼睛都亮亮的,纷纷效仿,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养鸡革命。一时间,胡同里准备下蛋和还没有这个打算的母鸡们都被它们的主人们摸的“咯咯”乱叫,象搔到它们的痒痒处。
一年中,母亲所做的家务除了养鸡、腌菜这些事外还有一件既费时又费力的活计,那就是拆洗一家老小的旧棉衣。
家里人春秋两季身上穿的是被称为夹袄夹裤 之类的衣服,是母亲用替换下来或是别人给的旧衣服,两层或者三层地缝在一起,穿在身上权当棉衣和单衣的过渡品这种东西拆洗一次很费事,所以这件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