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在家里直摔书。母亲以为他是作业不会做了气的,劝他去问问淑兰,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么?这回好了,有了看电视的好地方。卫生队的那台电视可比后院那台大多了,还是带色的。正赶上这阵天天演《大西洋底来的人》,建业次次不落。
经常到建章家玩,兄弟们感觉做部队家属的感觉真好,于是处处向军人子女看齐,就是说话做事都要学人家的样子。社会上流行穿军装戴军帽背军挎,只要拥有其中一件,就足以让人羡慕得一塌糊涂。没有军帽以前,建业还学着同学的样子找一顶劳动布帽子反复洗,洗白了洗软了,在里面塞一团布或纸,戴在头上,叫做“窝头帽”,很威风的样子。有了王亮,兄弟几个身上陆续都有了军人的行头,在胡同里很是风光。大院的礼堂经常演电影,只要有时间就可以看,再也不用翻墙头了。
又要过中秋节了,父亲的脸色有些难看,整日阴云密布,山雨欲来。
这几年的日子松快了许多,每年的中秋节,父亲都买一些月饼,西瓜下市前还要买两个大的存放到中秋节。
那几年家里没买过西瓜,自从建国参加了工作,每年都要买两三回。西瓜刚上市时,父亲不闻不问,等到本地西瓜上市后,价格降到最低点,父亲就会拿个口袋到街上去转,小半天时间后,胡同口就会出现父亲背着一袋西瓜兴冲冲往回赶的身影。晚饭后,父亲乐呵呵地让母亲切西瓜,孩子们望着黑子红瓤的大西瓜垂涎欲滴。父亲此时就会无比豪迈一脸光辉灿烂地说,吃吧,放开肚皮尽管吃。母亲则嗔怪地说,放开吃,吃坏了咋办?父亲哈哈一笑说,吃坏?这东西能吃坏人?笑话,没听说过!吃,多尿几泡啥也没了,又解馋又下火。父亲和母亲总是吃小小的一块,然后望着孩子们一阵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脸的心满意足。
这是建华下乡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建华下乡的地方远,根本不让知青回家过中秋,他们享受不到近郊知青的待遇。
这个中秋节对这个家来说注定不是一个团圆节。这是这个家自建立起来后从未有过的。父亲的闷闷不乐和愁眉不展一直持续到王亮的到来。
中秋节这天,单位下班早,建章没有回家,而是到商店买了许多食品直接到父母家,并说王亮下了班就过来。
近晚饭时,王亮兴冲冲地迈进家门,嘻嘻哈哈地跟大家打了招呼,随手把一袋子从机场旁的山坡上摘回的红彤彤光闪闪,让人直咽唾沫的酸枣扔给弟兄们。
父亲没有笑脸,建章怕王亮误会,连忙把他拉进里屋说了几句。王亮从里屋笑着出来,坐在父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