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乱成 了一锅粥,很是开心。
慢慢的孩子看的时间长了,看出了感情。有时孩子的父母来接他,他都不跟着走,有时吵闹着晚上干脆就住下来。他几乎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
第三十四章 建业学农
第三十四章 建业学农
学校组织的学农,这个月终于轮到了建业他们班。按照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学生要学工、学农、还要学军。在“三学”中,同学们最盼的是学农。学工和学军的时间都很短,要求严,很辛苦,不受同学欢迎。学农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城里生城里长,对农村的生活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况且一学就是一个月,大家吃住都在一起。
学校由上级安排,在郊区开辟了一处农场,就是在村边划了一块空地,搭了一排简易房,围了一个大院。各班轮流去,到农村体验农民生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习做农活。
对学农的理解同学们都象对学习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做笔记一样,完全是一种机械和公式化的。老师要求每人每天学一篇毛主席著作,写出心得体会,老师要检查,并作为学生要求进步,加入共青团的重要考核指标。大家为表示自己有上进心,政治性强,做毛主席的好学生,专门买了毛泽东选集,买了塑料皮的笔记本。云里雾里学毛选,无病呻吟做笔记。建业不知道别人怎么学怎么写,只按自己的套路来,每看完一篇,就将里面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话抄在笔记本上,然后再象模像样地写几句伟大领袖如何英明如何高瞻远瞩之类的话,一篇笔记就算完成了。开始他觉得自己对伟大领袖的著作这样理解有些不对头,可又实在不知该怎么做。后来看了孙立和别的同学的笔记本,原来大家都是一种模式,好像约好了似的,没什么大的区别。于是他也就心地坦然,一如既往毫无顾忌地这么学下去写下去。
许多同学对学习实在没有多大兴趣,听说要去学农,大家欢天喜地,奔走相告。要知道学农的机会很难得,整个中学阶段只有一次。这一个月,一次课也不用上,没有作业,也没有考试,好比放了一个月的假。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枝条挂绿,一片春意盎然。同学们打点好行装,坐着学校联系的大轿车,一路歌声飞扬地来到郊区乡下。
过惯了城里的生活,乍一到农村,大家都感到心里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北方的郊野此时依旧是一片苍凉。去年冬前收割过的庄稼地里光秃秃一片,翻过和没翻过的玉米高粱茬子静静的躺在那里,象睡了一冬还没有睡醒的样子。垄沟里已经解冻的冰水在悄无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