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口的境遇和抉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1990年人口调查,北京、上海有百万以上适龄青年未婚,南京未婚大龄青年人数达40万。②比较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中国单身者所占的人口比例不算太大,但是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也可以看出,城市单身人口有一年比一年增长的趋势。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山区农村,原因很明显,贫困使居住在这里的男青年失去结婚的机会。但是,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离婚率居全国之首,大龄青年未婚而独身者人数增多,这就值得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了。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都市白领阶层。他们形成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经济、思想、文化、生活圈,排斥婚姻和家庭的单身生活观在其中形成一定市场,这种生活观念得到了这些都市白领知识分子早先在大学里所受到的提倡个性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的现代人本思想的支持。另外,他们的高收入也为他们的单身提供了物质保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低收入阶层的人更倾向于早日结婚,原因是他们渴望在结婚以后摆脱原先的低收入父母家庭以及自己低收入带来的屈辱感和不安全感,期望在新的家庭里获得经济上改观的机会,这种婚姻动机也是社会上常常出现的金钱婚姻的思想温床。但是,调查也发现,高收入者常常对婚姻抱审慎的态度,他们大多不急于进入家庭,而是在家庭外观望,他们自己的高收入为他们提供了安全感,他们觉得即使没有家庭,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的生活也是安全的,生病了可以请护工,寂寞了可以找朋友、泡吧,劳累了可以上歌厅、茶厅休息,他们对家庭的需要表现得不是很迫切。渐渐地,随着都市白领阶层的扩大,他们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交际圈,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互相影响,这种交际圈的形成部分地弥补了他们无家庭的孤独感、缺失感,进而也消减了他们对于家庭的需要的念头。
所以,上海、北京、广州等思想文化活跃、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单身者的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开放社会、西方文化、经济独立、个人奋斗)中的年轻人,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对由爱情到婚姻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表示不屑,他们之间的聚合,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都市白领为中坚的单身者群体。
上面的几个举例可以充分地证实社会大环境对于民众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对传统婚姻模式的厌倦
葛红兵 胡榴明
中国的粗离婚率(平均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