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都有过性行为数据依据《中国社会现象分析博士十人谈》,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在那种环境影响下,从来没有异性约会的男生和女生总是自惭形秽。当然,中国大学不会普遍出现这种行为和这种心态。但,学院性爱之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认识,新中国历史上经历过若干时期。〃文革〃之前有一段时期,国家教育部规定不允许在校大学生恋爱,如果发现校园性行为一般会受到学校严厉处置,譬如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文革〃时期,社会动乱,学校管理松弛,大学生行为处于无政府失控状态,表面的禁欲掩盖着事实上的性混乱。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大学废除旧规,学校对大学生恋爱采取不提倡(但是也不反对)的态度,学院恋爱风行全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是18~22岁,读研年龄可至25~27岁。从18岁到27岁,这个年龄段正是由青春期到成人期的过渡,性欲旺盛而缺乏克制能力,一旦恋爱,性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恋爱的主要内容,最终发展到在校外租房同居。这种情况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兴起,此后形成潮流。如今各大校园围墙外边,到处是学生的廉租屋,学生的爱巢,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学院爱情,顾名思义只可能发生在学院以内。当然这并不绝对,也有许多这样的爱情最终还是有了结果。不过绝大多数都会在学院内开始也在学院内夭折。综其原因:一、爱情不以婚姻为主要目的,相聚容易分手也快;二、年龄太轻,性格不稳定,情绪也不稳定,恋爱过程中可以因很小的挫折而分手;三、一部分人从开始就是在玩恋爱游戏。不过,校园爱情的主流是纯真的,是年轻人生命力的一种有机表现形式。
在我们看来,学院爱情属于年轻单身者的情感演习,与家庭和婚姻很难取得必然的联系,一般随校园生活的开始而开始,随校园生活的结束而结束。大学校园的学生,也包括被允许结婚但是多半没有结婚的大批研究生,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群体化的单身群落,这个单身群落的确有着他们特定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在学院这个与社会相对隔绝的特殊的环境里,总的来说,他们顾忌更少,思想更开放,更自由,因而他们的单身同居表现出动机单纯、过程简单、处理随意的特点。
婚内单身者
葛红兵 胡榴明
中国,人们从来就不把婚姻内分居的男女视作单身者,和欧美民众的一般认识完全不一样,其中的原因是中国和外国有关离婚的规定有所不同。例如美国有好几个州规定夫妻在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