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
心理长期禁欲,抑制了人的正常需求,给人造成心理上的极大伤害。
抑制和发泄,是人生命本能正常活动的两种形式。任何一种形式都不可能取代另外一种形式,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纵欲过度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反之,禁欲过度,除了引起生理性疾病外,也会引起严重的心理性疾病,例如情绪低落、沮丧、易怒、猜疑、烦躁、神经衰弱、对客观事件承受力低,与周围的环境很难相容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心理畸形。
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中国式的禁欲主义氛围中,人们发泄性欲的渠道非常狭窄稳定,从某种角度来说城市类似一座巨大的修道院,每一个人表面上都以纯洁内心、严格禁欲为正统,但是每一个人都在暗中窥测别人的私生活,并以这种变态的窥测作为自己性欲望发泄的第二渠道。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人,会形成一种集体式禁欲人格,不仅自己禁欲,还要求别人禁欲,进而将窥测别人的隐私,监督别人禁欲当成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这是一种变相的性施虐人格,极端地好奇感和极端的厌恶感混杂在一起,从而形成心理变态。特别是单身的个体,在强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之下,几乎没有发泄性欲望的机会, 更容易导致这方面的问题。这样的事例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例如巴尔扎克《都尔的本堂神父》中狠毒妒忌的老处女,张爱玲的《金锁记》里数十年守寡的曹七巧,狄更斯《孤星血泪》中那个一辈子都穿着白色婚纱的老太太〃新娘〃,仔细分析她们性格变态的原因,单身生活无脱其咎。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其惊心动魄之处往往超过文学作品,2002年初的台湾璩美凤〃春宫〃光碟案就是这种变态窥测狂的一次张狂表演,其中案件主犯是受害者相交多年的挚友,一个心理变态的中年单身女人。
除了禁欲之外,社会主流对单身者的生活状况的蔑视也直接地影响到单身者的心理。
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希望和别人一样走进婚姻,但是由于各种世俗或者人为的原因没能如愿。不能和社会主流融合,使他们的自信心极大受挫,如果在这个时候他们受到社会的歧视,这样有可能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例如他们之中有的人谈性色变,但是又不断地追逐女人;有的人禁欲过度,结果产生对异性的恐惧。前例中的单身女人仇视父亲,就是由于长时间自我封闭对异性产生心理性的厌恶,以致将对男人的仇视转嫁到父亲身上。
所有这些心理的、生理的、环境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常常造成单身者畸形行为和畸形心理。但是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