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添了些油加了些醋而已。
你别说添油加醋也是一种本领。这种本领是属于古今中外小人们的专利。他们的眼珠子瞪得圆溜溜的,时刻窥视着自己用正当手段无法战胜的对手,捉风捕影,肆意捏造,污荣毁誉,极尽鄙劣之能事。
马俊的功劳在于给一则新闻插上了恐怖的翅膀,一大早就飞遍了全校,惊得人们瞠目结舌。不用说,徐静和于曼也很快知道了。正如徐静的判断,这则新闻确实与于曼有关系——于曼的男朋友苏平出事儿了。
昨天是9月5日,天清气爽,秋阳明媚:知了伏在树木枝叶间,断断续续的弹奏,旋律悲凉,如泣如诉,令人心烦意乱。
下午两点许,英三2班的苏平和1班的杨鹏、孙同扮装成新生,每人手里拉着一个带轮子的黑色行李大箱,出现在北京S研修学院大门口。
苏平来自东北,身量魁梧,足有1米85,是校篮球队的中锋:五官棱角分明,浓眉下闪着两只丹凤眼,模样有几分像电影《三国演义》中的关公:性格沉静,少言寡语,善于思考,气量宽大,为人诚实,学习刻苦,是当今女生理想的那种帅哥。
杨鹏是山东人,身高1米75,瓜子脸,高鼻梁,双眼皮:性格直爽,善于言表,为人耿直:英语听力和口语很好,曾参加北京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
孙同的家乡在江苏省,中等个头,娃娃脸庞,面貌清秀,性格热情而单纯,天真烂漫,像个孩童:爱好文学,经常在网上或在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
每年9月份,新生入学高峰期间,北京K研修学院就秘密派出不少学生到别的民办大学搞地下活动——“招生”。这是招生办胡主任创造的一种速成而经济的招生法,名曰“接收法”。“招生”的学生必须经过胡主任的特别培训。此方法操作简单,行为卑鄙,实施不易。装成新生的学生,像“反特”影片中的特务似的潜入目标学校,进行地下活动,四处默默游说,交朋结友,寻找老乡,信口诋毁人家,巧言抬高自己,承诺减少学费,引诱新生上钩。
苏平一行三人经过胡主任一周的严格培训,今天出来执行任务。校方向他们承诺弄回一个学生,提成1000元:钱数可观,撩拨人心!
苏平他们目不旁视,步履自信,神态自若,正要走进大门,不料被两个警卫拦住。
这两个警卫,身着蓝色警服。一个身材高大,肥头大耳,满脸凶煞,手里握着一根乌黑的警棍:另一个身材瘦小,表情沉郁,垂着两只空手。两人对峙而立在门口,像两根柱子,一高一低,一细一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