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上月饼和瓜果,烧上几炷细香,先向月亮作揖磕头,接下来朗诵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然后在香烟袅绕的气氛中,欣赏月亮,品尝月饼,谈天说地。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这个美好计划被这连续发生的两次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大部分女生回了家,没回家的跟着父母到市里住旅馆去了。不少男生也离开了学校,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玩去了。因此,徐静她们不得不遗憾地放弃了预定的计划,让各人自行安排过节。
上午于曼和苏平去了市里亲戚家。宿舍里只留下徐静和妈妈俩人。
晚上7点半,徐静正准备去食堂打饭,手机响了。
“Hello,……夏教授,我妈妈中午来了……宿舍只有我和妈妈……呃?谢谢,别麻烦了。……那么好吧。那就麻烦你了。Bye。”徐静很激动,脸涨得通红,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啥事儿,这么高兴?”妈妈望着女儿问道。
“是夏教授的电话。他让我俩到他宿舍一起吃饭。”
“挺麻烦的,还是别去了。”
“我已答应了他。我们得去。听说他是一个人生活,也够孤独的。我们和他一起赏月,他会很高兴的。”徐静不容否定的语气里透出几分同情的意味:眼里立即蒙上了一层忧伤的云雾。
夏颖非常高兴,彬彬有礼地接待了徐静和徐母。他长期的单身生活,练
就了一手烹饪的好手艺。那天晚上,他的烹饪手艺发挥到了极致,做了慢火炸带鱼,麻辣豆腐,土豆烧牛肉,还有大葱羊肉饺子,尽是徐静喜欢吃的东西。
徐静望着餐桌上色味俱全的饭菜,眼睛一亮,大声说:“哇!好香呀!”她眼
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彩,神态像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儿。
夏颖和徐母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望着徐静。然而他们的目光迥然不同,徐母的
目光很单纯,充满了爱怜和自豪。而夏颖的目光则很复杂,透出了痛苦的回忆、热切希望和几分惆怅。
徐母一边用餐,一边唠叨:“徐静这孩子从小就喜欢吃炸带鱼,牛羊肉,
连猪肉闻也不闻。这可好,弄得我和她爸也不吃猪肉了。从有了她那天起,我们全家好像成了回民。“徐母的话最后一句,虽然逻辑上出现了破绽,但不乏幽默。
“那么说,我一生下来,你们就知道我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吗?”徐静听出了母亲说话的毛病,于是笑着戏谑道。
“我是说从你断了奶开始吃饭起。”徐母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