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杨阳又在家里呆烦了,想找人打架散散心,踢球并不是杨阳回学校的主要目的。
打架这种事情经常在我们踢球的时候发生,架是完全可以不打的,但又不能不打,大四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大一、大二的学生忍受着学习任务艰巨的苦闷,每个人的心中都积蓄着愤怒,踢球时双方稍有碰撞,便会导致一场恶战。
大四学生用手指着大一学生的鼻子说:“我们在这儿混四年了,就没见过敢跟我们滋毛儿的!”一副混迹江湖多年的样子。
大一学生打开大四学生的手说:“甭管你们在这儿混了几年,我们就是不怕!”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
于是,双方施展开拳脚,大四学生因为考虑的事情比较多,他们往往放不开手脚,只想吓唬一下大一学生而已,大一学生却没有后顾之忧,敢打敢杀,俨然拼命三郎的作风,打得大四学生节节败退。
要说狠还得是大四的学生,他们见大一学生竟然如此猖狂,目中无人,便抄起操场上的板砖和木棒向大一学生的身上、头上拍去,直到鲜血从某个人的身体中流出来才罢手。
此后,双方的争吵便围绕于公了还是私了的问题展开,公了就是上报学校政教处,打人方送被打方去医院看病,双方分别接受严重警告处分,公了的裁决之所以如此严厉是因为学校不想让打架的同学来此添麻烦,尽量私下里解决。私了的方法是被打方自己去看病,然后由打人方请被打方吃一顿饭,所以,学校周边的饭馆里经常会有两伙人围坐一桌,年龄偏大的一方举着酒杯,对脑袋上缠着纱布或胳膊打着石膏的一方说:“兄弟,对不住,下手狠了点儿!”
另一方也端起酒杯说:“大哥,是我们狗眼不识泰山!”
这一方又说:“后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另一方又说:“还多承蒙长辈们提拨!”
这一方接着说:“岂敢!岂敢!”
另一方接着说:“谦虚!谦虚!”
这一方还说:“……”
另一方还说:“……”
不打不相识,双方客气起来,结为密友。
五·;一后,我找到一个替我做毕设的枪手,他是清华机电系的学生,毕业多年,没有正式工作,闲散于社会中,但天资聪颖,学习巨好,尤以英语见长,平日里以替人参加四、六级考试和GRE、托福为生,我在校园广告栏中发现此人刊登的启事:
本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屡获嘉奖,现闲于家中,近来手头拮据,生活出现危机,欲为在校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