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给了他方法,琳达快乐地来了中国。
这大半年来,李静怡按照高俊明给出的方法,不着痕迹地对黎昕进行心理疗治,黎昕渐渐肯定自己的身份,正视自己的情感,坦然地面对生活。
心脏移植的案例很多,老人移植年轻的心脏以后精力充沛爱玩好动,有可能是老人作为长期病患,在身体好转以后强烈地释放着对生活的热爱;而黎昕手术后表现出的异常抑郁,则有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身体信心不足。
黎家人因为黎昕出生的特殊情况,对她过分担心和关注,黎爸爸刻意培养她对生活要有乐观态度,都给了她强烈的暗示,让她也长期怀疑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生病后,她迅速接受了事实,大家都以为是她乐观开朗,但是换个角度看,其实是她多年的担忧终于落实,虽然结果很坏,但已经为此提心吊胆了多年,一旦发生,她反倒接受了现实。那个时候,她允许高俊明陪在身边,她接受家里人所有的照顾关爱,其实,可能是潜意识里认为这一切都不会维持太长远,她带给爱她的人的累赘,会很快得到解决。可是心脏移植后,她不清楚自己究竟还会拖累亲人多久,这样的感觉是她这个有强烈自尊心的人无法容忍的,所以会发生情绪的超常变化,有的人变得蛮不讲理,有的人暴躁易怒,而黎昕,变得抑郁。此时,她还会下意识地与亲近的人保持距离,甚至集中抗拒某一个人。
高俊明忍不住叹气,点头,自己不幸就是那个被黎昕抗拒的人。
琳达母亲点头,是的,这个人往往是她认为的最受自己伤害的人。
那么孩子呢?为什么她会认得冯海燕的孩子?为什么她那么喜欢那两个孩子?
专家作出的分析,连高俊明也不得不承认,当生活一团乱麻的时候,真相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一切回归正轨,而心理疏导,也是有可能解决问题的。
黎昕的案例,具备了几个巧合。手术是在病情再次突发而且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心脏供源体异常死亡地点与手术地点距离较近,提供了再次产生交集的可能性;孩子较一般情况更可爱;有某个因素让病患看到了孩子。
高俊明点头如捣葱,黎昕的情况,专家推测得一如亲见。
关于巧合,琳达的妈妈笑着说,中国人会把它叫做命运。
手术后,黎昕究竟记不记得孩子呢?她的很多反应确实让人疑惑,而心脏存在记忆功能,似乎也并非不可能。但是假如她并不记得,她的反应也是正常的。人对于自己不能拥有的,往往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而黎昕的情况最初或者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